您当前的位置 :走转改 > 体会感言 正文

 

【李子千】走近灯塔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做节目要“接地气”,这是我们电视人常常会挂在嘴边的一个说法。但是究竟怎么才是“接地气”,“接地气”又意味着什么?
      在我们浙江舟山群岛海域,有个面积仅有0.001平方公里的小岛,叫半洋礁,半洋礁上只有礁石,没有土。曾在岛上守护灯塔的一位老灯塔工告诉我,他每次休假,都会从陆地上背一袋土回海岛,洒在灯塔边、坑洼地上,还有自己的床铺下,他们还会象陆地上人们足浴泡脚那样,光脚踩在土上。他说人没土,不接地气,要浮肿,他们呆在岛上不是三五天、一两个月,长时间不下岛,人就会肿起来了,甚至危及生命。
      告诉我这些的,是守塔老人叶中央,这次我们影视娱乐频道文化新闻栏目《快乐一点通》下基层,采访报道灯塔文化,在海岛上就遇到了这位已经退休的守塔人。叶中央一家四代都是灯塔工,爷爷从清朝光绪年间,就做了中国第一代灯塔工。父亲后来也上海岛守塔,但却在叶中央五岁时,为抢回守塔补给船,被强台风掀起的海浪吞噬生命。而在叶中央自己守护白节山灯塔的1971年春节,妻子带着女儿乘船来岛与叶中央团聚时,又遭遇风浪丧生……
      为了守护灯塔,这个家庭献出了三条宝贵的生命,组织考虑、家人劝说,都准备让叶中央调离海岛。但他还是留了下来,并且一守就是43年,直到退休。1984年,老叶还把小儿子也送上了灯塔,让他成为叶家第四代守塔人。
      守护灯塔,会遭遇到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险。都说海岛生活有三大难:交通难、通信难、看病难。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海岛上没有任何通信设备,碰到紧急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点起火堆报警求援。一堆火、两堆火、三堆火。而点上三堆火就等同于国际救援的SOS信号。当年白节山灯塔曾有位守塔工突然吐血拉血,病情急剧恶化。紧急情况下,灯塔工们点燃了三堆火。但是台风天气附近海面上都没有船只经过,一直到第三天,实在疼得受不了,这位守塔工硬着头皮就自己拉了小便喝下去。好在第四天,天气好转,有部队训练船只经过,看到了火堆,赶紧把船靠岸,病重的守塔工才被送出海岛,最后得到救治保住了生命。
      像这样的故事,我们这次走基层的采访中,听到了许多。跟随着上海海事局宁波航标处的海巡106号巡逻船,踏上了散布在东海海疆大大小小的岛礁,我们也见到了许多象叶中央一样默默奉献的守塔工人。而接触到叶中央这样的灯塔人,我们更是深深明白了灯塔文化的核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此文作者为 浙江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记者李子千

 

来源: 浙江省记协 作者: 李子千 编辑: 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