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公安工作助力 为群众排忧解难 为平安生活加油
在全省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平安时报》结合自身特点,围绕基层做文章,围绕三个“入”(“深入”、“沉入”、 “融入”)做文章,围绕民生做文章,不仅增强了报纸的贴近性,而且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深入公安基层,总结提炼经验,为公安工作助力。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部署后,该报紧紧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公安中心工作,先后派出15名记者深入基层公安机关调查采访,挖掘出各地在社会管理创新和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做法。如:金华义乌的“重点控案巡区”,宁波鄞州的全天候动态巡控体系,嘉兴海宁的“驻村保安”,衢州衢江的群众工作综合体等等……一条条社会管理创新和治安防控建设的经验,通过记者的基层采访和报纸报道而呈现出来,为全省各地社会管理创新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供了借鉴样本。截至目前,相关栏目已刊登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经验报道15篇。同时,该报还确定诸暨市枫桥派出所、平湖市公安局为报社的基层联系点,指派记者蹲点调研采访。国庆期间,报社领导亲自带领记者走进枫桥派出所蹲点一周,与基层民警同吃、同住、同出警,采写了一整版的反映基层公安工作的图文报道,刊登在10月11日的《平安时报》上。其中《老杨“断案”》,将枫桥派出所的治安调解经验,通过记者跟随采访老杨的一次现场纠纷调解,生动活泼、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沉入社会底层,现场解决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该报充分利用《平安直通车》这一品牌栏目,记者现场解决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不久前,湖北读者陈先生给《平安直通车》栏目组记者来电称,女儿小玲在温州龙湾一家企业打工,在租房里出事后被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警方现场勘查和调查,排除他杀。他赶到温州后,因丧女万分心痛而一时难以接受,怀疑案件背后另有隐情,希望得到记者的帮助。接到求助后,记者立即赶到温州调查采访。记者联系上了受理此案的温州龙湾海滨派出所,弄清了事发经过:当晚小玲和朋友饮酒后回到出租房内洗澡,突然晕倒不省人事。同时,经记者现场协调,警方帮陈先生联系了当地具有鉴定资质的医疗机构。鉴定结果表明,小玲系融合性支气管肺炎伴胃内容物吸入,导致缺氧窒息死亡。随后,记者又与办案民警积极走访小玲工作过的企业以及出租房的房东,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希望给予陈先生一点补偿。经多方奔走,陈先生终于拿到了11万元的补偿款。最后,陈先生不但消解了心中的疑虑,还对记者和警方的帮助非常感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平安直通车》记者已现场采写报道20余篇,比如:《杭州夏先生来电反映:公交车站路面惊现大坑,留下安全隐患 记者实地调查,拱墅市政所及时修复》、《杭州读者刘先生来电求助:为佣金的事闹翻,十多年的生意伙伴要报警记者出面调解,问题妥善解决》等……实实在在为基层群众解决了不少问题。
融入群众生活,提供安全防范指南,为平安生活加油。
作为一张以推动社会平安为己任的报纸,该报始终以满足读者的平安需求为价值追求,努力为读者提供及时、权威、翔实的社会治安预警信息和安全防范技能方法。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始后,《平安时报》在办好原有栏目“平安指南”的基础上,与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联合创办了每周一期的“安全防范攻略特刊”。特刊采取四五版通版、加大字号、强化图片和漫画的形式,通过开设“一周焦点”、“派出所长治安播报”、“办案民警说防范”、“一周预警”、“三毛历险记”、“我的镜头有话说”、“举报身边的安全隐患”等栏目,对读者群众关心的治安平安问题进行及时全面深入的解读,努力增强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按照特刊的定位要求,记者深入到广大读者中间,充分了解读者的平安需求;深入到治安和平安热点问题当中去,调查剖析典型案例发生的原因和应该吸取的教训;深入到派出所等公安一线基层单位,了解治安动态和趋势,及时发布治安预警;深入到街头巷尾,寻找各种安全隐患,以图片的形式加以反映。特刊迄今已经出版13期,由各地治安部门在公共宣传栏张贴,受到了广大读者受众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