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走转改 > 联系点特荐 正文

 

处州晚报建立“12345”基层联系点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宣传部,丽水日报社关于“下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办报质量,经过研究,处州晚报将建立“12345”基层联系点,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的要求
      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新闻工作根植于社会实践,又要服务于社会实践,基层是实践一线,群众是实践主体,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这是新闻工作本质属性的要求。通过广泛地建立乡镇、农村、社区、企业等联系点,让记者改变作风,深入生活,深入群众, 深入实际,不断激扬思想的火花,激活创造的灵感,努力撷取一手素材、捕捉最生动场景、挖掘最感人故事,显著改进新闻报道文风,建立健全贯彻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为基层发展助力。

      建立“12345”基层联系点,是指在全市范围内选取出10个乡镇(街道)、20个村、30个社区、40个企业、50个农户,作为晚报的基层联系点,通过实地采访、牵线搭桥等形式,建立起定期的走访、沟通、互动机制,充分挖掘联系点发生的新鲜事感人事,充分报道联系点工作的好经验好方法,并积极帮助联系点出谋划策,推广品牌,招商引资,用新闻的力量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二、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9月份)
      1、请各县(市、区)委宣传部推荐1个乡镇、2个村、1个社区、3家企业和5个农户,作为晚报基层联系点;丽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政治处推荐1个街道、2个村、13家企业和5个农户,作为晚报基层联系点。
乡镇(街道)、行政村、农户实行捆绑推荐,即在确定联系乡镇中推荐2个联系村,并发在联系村中确定5个农户,农户联系点可等联系村确定后再另行确定。
      2、将市区22个社区列为晚报基层联系点。
      3、企业以成长型中小企业为主,可以是联系乡镇内的企业,也可以是其他地方的企业。
      4、基层联系点推荐条件:
      乡镇(街道):各县(市、区)以及丽水经济开发区涌现出的干部群众干劲足、经济发展潜力大、文化发展有魅力的乡镇或街道代表。
      行政村:联系乡镇(街道)的下属村,村内班子团结、年富力强、富有干劲、经济结构多元、在农产品、文化、村容村貌等方面有自己的鲜明特点,通过努力能够促使经济社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社区:各县(市、区)在社会管理创新、邻里和睦、社会服务、文化建设、体育健身等各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的新老社区。
      企业:以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热衷社会事业的成长型企业为主。
      农户:当地的种养大户、个体户、三老人员、困难家庭等均可。

      各县(市、区)委宣传部以及丽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政治处在9月25日前向处州晚报推荐,确定基层联系点名单。

      (二)实施阶段(2011年10月份起)
      1、晚报领导下基层走访调研
      举行启动仪式,由晚报编委会成员分别带队到基层联系乡镇、街道进行调研,深入研究联系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挖掘先进典型,分析产业发展优势、劣势,并形成调研报告。
      2、记者蹲点体验活动
      组织记者深入基层联系点,体验群众生活,听取百姓的诉求和呼声。组织记者到基层一线蹲点,体验老百姓的真实生活,采访报道一批鲜活的新闻,包括亲历新闻、现场新闻、帮办新闻,用新闻服务基层。
      3、组织新闻惠民服务
      按照不同的情况,对基层联系点的民生难点进行报道,邀请读者广泛参与和互动,号召社会力量为民服务。在年末处州晚报年货节上,推出晚报基层联系点特产区,营销晚报基层联系点的特色农产品。组织爱心企业,对联系点困难群众进爱心帮扶。
      4、组织现场新闻比赛
      按照记者深入基层联系点采写的新闻,年末进行一次评比,评选出现场好新闻。
      5、适时总结
      年末及明年9月份对“12345”基层联系点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回顾,总结新闻惠民成效和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实际效果。

      三、长效机制
      晚报“12345”基层联系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建立长效机制。
      1、建立领导机构
      为了便于工作,成立处州晚报基层联系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庄育平
      副组长:胡建金  吴祥柱
      成员:邓其锋 潘亚  张超平 蓝伟荣  蓝义荣  陈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邓其锋兼办公室主任。
      2、建立沟通联络机制
      晚报采编人员全体参加,记者、编辑各确立一个以上联系点,各基层联系点推荐一名联系人作为联络人,沟通有关事宜。
      3、建立定期走访机制
      定期对每个联系点进行一次走访,通过走访挖掘新闻、集思广益、促进发展。
      4、建立新闻帮扶机制
      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帮实忙、办实事,拉近新闻媒体与基层群众的距离,增进新闻工作者与基层群众的感情。
      5、建立新闻评优制度
      每年组织一次基层联系点的新闻评优活动,评选出在帮扶基层联系点中影响大、成效明显的鲜活新闻。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下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由中央、省、市委宣传部部署的一项重大任务,到基层去,是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途径,是转变作风的有效措施,是改变文风的有效途径。广大采编人员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真正的从思想上融入群众,融入基层,将“下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转换为重大的工作动力。要在深化活动中进一步锤炼思想品质、提升综合素养,学习人民群众的优良品格和创造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坐标,秉持崇高的职业追求,树立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2、创新形式,做活新闻。“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一项实践性特别强的活动,广大采编人员要在深化活动中进一步展现新闻宣传新风扑面的新景象,捕捉最生动的场景、记录最感人的故事,学好用好群众语言,使新闻报道植根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之中,更加生动鲜活、贴近群众。要精心策划选题视角,精心培育栏目,努力将下基层活动的新闻栏目做成为民服务的名栏目。
      3、立足长效,建立机制。“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一项长期任务,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边实践边总结,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各采编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基层联系点、蹲点调研等制度,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有力保障,充分调动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加强动态指导,及时听取群众意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不断完善措施办法,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引向深入。

 

 

来源: 处州晚报 作者: 编辑: 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