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走转改 > 体会感言 正文

 

让新闻更有生命力

 

——舟山市新闻界“走转改”主题演讲会侧记

      11月8日,是第12个记者节。昨天下午,舟山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了全市新闻界演讲会,新老记者欢聚一堂,结合当下“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热潮,用自己真实的经历、真挚的情感,与大家一同分享了新闻背后的故事。

      演讲会前,范祥根和沈友才两位已经退休的老新闻工作者首先上台,讲述了他们对新闻工作的情怀。作为两名资深的记者,一路走来,虽然辛苦,却为能采到生动、鲜活,带着泥土芳香的新闻而感到充实与幸福。两位老师自豪地说:“我们退而不休,忘不了,也放不下,我们实践了曾经许下的乐当一辈子记者的诺言。 ”

      在随后的演讲比赛中,选手们一个接一个登台。

      舟山广播电视报记者翁瑛是位刚参加工作只有一年的年轻记者,这位在城市里长大的女孩对基层一直缺乏了解。这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为她提供了走进基层的机会。她深入到了岱山的小岛和盐场,结识了86岁的胡贤铨老人,晒盐人冯小龙。

      在限时供电、一天只有一班船来回的渔山小岛,胡贤铨和老伴,每个月领着240元养老保险金,过着简朴的生活。冯小龙晒了一辈子的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却还在苦盼一份养老保险金。翁瑛在演讲中说:“如果没有走基层的经历,就不会听到这样的心声,了解这样一群人真正的需求。一名记者,能否写出力透纸背的好作品,不是取决于‘妙笔生花’,而取决于是否真正心系群众。只有真正的扎根基层,才能获得成长的不竭动力。 ”

      记者该以怎样的方式走基层,当记者是为了什么?岱山电视台记者陆双燕带来了自己去衢山皇坟村采访的经历。她说,她和同事去皇坟村的一个岙口东长沙,走进那个岙口,老百姓对他们的态度是好奇中又带点敌意。当记者和他们倾心交谈后,他们立马卸下了防备之心,甚至希望记者能帮他们把愿望传递到大山外,希望那里能够通上汽车。当记者们要回来时,他们围着记者还有好多诉求要讲……陆双燕说,就在那一刻,她深深体会到一名记者肩负的责任。当记者就是要反映人民心声,一名优秀的记者,就是要下基层、接地气、问民生,做群众的亲人,倾听他们的呼声。

      记者们一个个以自身经历,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动情讲述了一个个深入基层、感人肺腑的采访故事。他们真实质朴的演讲引起了听众们的共鸣,观众席中不时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来源: 舟山日报 作者: 舟山日报记者 王晓敏 编辑: 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