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走转改 > 浙江速递 正文

 

衢州记者坚持“四带”走基层

 

      衢州市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启动早、行动快。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以后,中衢州市委宣传部就紧扣群众路线这个主题作出统一部署,8月1日在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就开展了“学讲话,转作风,强队伍”活动,以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衢州晚报集体为榜样,倡导求真务实、为民服务的新闻职业精神;8月中旬全省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实施意见下发以后,衢州市媒体迅速无缝对接,领导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以身作则,和采编人员一起带着情感、带着问题、带着调研题目、带着服务内容走基层,收获多成效大。

带着情感走基层

      衢州日报社和衢州广电总台采编人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进农村、进社区、进车间,入工地、入学堂、入警营,真心实意地与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诚地倾听民声民情,真切地体验群众疾苦,真实地记录时代变迁,还竭尽全力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例如衢州广电总台记者在走基层时了解到柯城区白云街道压潮村经常出现医疗废弃物随意丢弃在村口的情况,村民多次找相关部门都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严重扰乱了附近村民的正常生活。记者经现场查看和深入采访,发现这些医疗废弃物的来源是市区某家妇保医院,当即找到该医院相关负责人。在记者的敦促下,院方当天下午就处理了医疗废弃物,并表示今后不再出现类似问题。 

   衢州广电总台电视新闻综合频道将更多的镜头对准基层劳动者,有的记者凌晨和渔民一道出工,有的记者深夜和巡防队员一起巡查,有的记者与乡邮一起送报。衢州晚报从8月底开始,开展了“到一线寻找典型”活动,推出“一线典型”专栏。例如,衢州广电总台的女记者王庆珍和摄像徐家敏到乌溪江库区深处的小湖南镇,借了辆电瓶车,从7:30就开始与邮递员一起骑车送信。有个村在库区深处,道路蜿蜒崎岖,只能徒步前行。女记者因饥饿和劳累出现低血糖症状,因植物过敏身上发出疹子。中午12点,在山间小路上休息,翁丽玲拿出包里的苹果分给记者垫肚子,将记者当作好朋友。这一天他们共为3个村60多户人家送去了信件和报纸,直到下午2点半才在农户家里煮了碗面当午饭。第二天虽然腿酸乏力,但他们又开始了新的征程。他们说这个过程是乡村邮递员每天要经历的,通过这样的实践,深切感受到了乡村邮递员的艰辛与不易。记者们普遍反映,通过走基层活动,思想得到升华,与群众的感情更深了。

带着问题走基层

   从8月上旬开始,衢州晚报开展了“问需于读者,问计于读者”活动。编委带队,分成五个小组,分赴各县(市)、区,倾听读者意见与建议,记录读者需求。共有200多位读者为办好晚报献计献策,晚报把这些宝贵意见和建议作了梳理和归纳,还用两个版刊出,以期促进办报质量提高与提高媒体服务社会的水平。日报、农家报、新闻网也以不同形式开展了征求读者意见活动。其中日报的“问需于读者,问计于读者”活动还制定了比较详细的方案,按照上门组织调查、深入基层召开座谈会形式调查、通过社会监督员和评报员会议调查以及网络调查这样4种方式进行,对调查结果还要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作为明年改版参考依据。

   9月初,作为江山农民两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猕猴桃,刚好上市。出产“徐香”牌猕猴桃的江山市双溪口乡从2008年开始,就是衢州日报社的基层联系点。蹲点记者严雪丰进了山区才发现,这里一片静悄悄,乡干部介绍说,现在城里卖的猕猴桃全是其它乡镇的,由于地理因素,“徐香”其实还没真正成熟,提前摘果会影响品质。别人已经卖得红火,这里却“按兵不动”。针对这个新变化,记者打算写篇《迟迟不卖的“徐香”》,反映果农有维护品牌质量的自觉性,体现他们走品牌农业的信心。根据这样的思路,前前后后修改了四五次,完成了拟发稿。聊天中,自然而然地说起了前两年进山时果农叹苦的事。第一年,果农很急的,一看到别人开始卖了,就担心自己的卖不出去;第二年,果农考虑如何创品牌了。于是记者推翻了先前所写的稿件,把这些背景内容串进去,讲三个夜晚听到不同的话题,形成《三夜闻“徐香”》通讯,从猕猴桃卖不起价到组织果农进城练摊,从卖高价再到创“徐香”品牌,形成了有趣味有厚度的报道。

   如果不是以前就在乡里蹲过点,前前后后住过50多夜,仅凭这次下基层是不可能从果农那里了解到这么多、这么深的内容的。正是因为记者以前常下去蹲点,已经跟当地的老百姓成为朋友,所以日积月累起这些材料。记者感叹:“新闻帮扶”其实也帮扶了我们新闻人。带着问题走基层往往能出好点子好思路好作品。

带着调研题目走基层

   衢州广电总台领导和采编人员带着如何改版进一步提升节目质量的调研题目走基层。根据群众要求,将原电视节目《衢州新闻》中的子栏目《小齐说事》扩版并独立出来,定位为新闻时评专栏,视角更加平民化,题材更加社会化,服务民生更加到位。电视生活娱乐频道和经济信息频道的《百姓连线》、《新闻直白讲》是民生新闻节目,贴近基层、服务百姓是这两档节目的宗旨。在这次节目调改中,着重强化节目的民生导向,坚持在日常报道中贯彻群众观点,着力为百姓提供服务。在节目编排上,突出两档新闻在频道中的主导地位,以更适应受众的收视需求。结合品牌主持、品牌记者推介,频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推广活动。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帮实忙办实事的节目栏目《佳佳农话》、《城乡新时空》、《小路说交通》、《百姓连线》等栏目更加注重定向帮扶、双向互动等,使新闻宣传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衢州广电总台各媒体建立了联系点近50个,涉及企业、工地、街道、部队、学校、乡镇、村庄等。衢州日报社“三报一网”对原有的联系点作了调整,建立了基层联系点17个。全报社各联系部室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联系、蹲点、新闻采访、调研等各项制度,全社所有采编人员都到联系点开展调研、采访等活动。同时开办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专题专栏。带着调研题目走基层,可以说是切实解决办报办台遇到的一些困惑、问题的有效途径。

带着服务内容走基层

      衢州广电总台把衢江区上方镇新京村作为新闻帮扶点,利用广播电视媒体平台和优秀对农节目资源,帮助当地农民分析致富门路,指导农民开展高效的种养殖业,邀请农业专家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利用广电总台全媒体优势帮助农民进行农产品的市场推广,打响品牌,广开销路,真正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还将直播车开进社区,开到群众身边,直播车与直播室联动,策划开展了“走进社区送清凉”系列直播活动,先后走访8个社区、16户困难户,组织卫生机构为社区居民义诊1000余人次,发放清凉用品200余份。

      衢州日报社先后在龙游县庙下乡毛连里村、江山市双溪口乡老佛岩村、衢江区湖南镇朝书村和开化县马金乡高岭村开展新闻帮扶活动,开通了《新闻帮扶与你同行》、《帮扶热线》等专栏,了解低收入农户的困难、向读者征集信息、技术、项目等帮扶措施;寻找脱贫明星,介绍致富经验;招募爱心企业、爱心家庭,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联合社会各界共同促进低收入农户提高收入水平和发展能力。从点到面的报道,使贫困地区的产业开发、培训就业、下山搬迁脱贫、社会救助等等脱贫重点工作得到社会的关注,营造全社会都关心帮助低收入农户的良好氛围。媒体与记者的组织、参与,搭建了帮扶平台、爱心平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供求不能及时对接而造成的社会帮扶资源的浪费,挖掘出了社会中蕴藏的巨大帮扶热情。同时还先后组织了老佛岩高山茶进衢州城展销、猕猴桃品牌推广、朝书村高山蔬菜产业培育、毛连里山羊养殖基地建设等一系列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朝书村支部书记吴云峰专门将一面锦旗送到报社,他满怀激动地说:“我代表全村村民感谢报社对我们村的关注和支持,是你们的帮助,我们村民才能得到这么好的效益。”

   带着服务内容走基层,进而形成“围绕中心,报社组织,社会参与”的帮扶模式,不仅拓展了报道的内涵,而且使信息资源转化成舆论力量,党报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体现,党报品牌形象大大提升。

 

 

来源: 浙江省记协 作者: 编辑: 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