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走转改 > 浙江速递 正文

 

省广电局研究深化“走转改”活动措施

 

      省广电局近期召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专题座谈会,认真总结交流全省广播电视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情况,提出深化推进该项活动的工作要求。

      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开展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全省广电系统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广电媒体涌现出了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如何深化活动、提升层次、增强实效?座谈会上,省广电局针对市、县广电台提出要求:推进“走转改”活动,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五个方面关系,在深化中拓展,在务实中求效,在常态中建制。

      一是正确处理上级要求与自觉行动的关系,注重固本强基。开展“走转改”活动,是新闻战线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新闻战线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固本之举。深化“走转改”活动,要从“上级要我做”切实转化为“我要自觉做”,充分认识到“走转改”活动不仅仅是上级部门的部署安排,也是广电媒体自身深化职业精神、社会责任和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自觉行动要体现在深化教育、领导带头、创新形式、全员覆盖的具体措施上,落实在各个层面、每个岗位的职责行动中。

      二是正确处理身入基层与心入基层的关系,注重真情惠民。深入基层,必须做到真正放下身段、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带着真情实意去体验和感知群众的热切期待和需求,带着问题思考去挖掘和记录基层生动鲜活的创造,带着感恩情怀去了解和倾听基层群众的呼声要求,去反映和帮助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走基层,关键是要心入基层,只有心入基层才能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新闻的推动力量。

      三是正确处理专项活动与长效机制的关系,注重建章立制。“走转改”活动不是一时之计,而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是新闻事业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贵在持久坚持。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立完善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长效机制,为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要着眼于全面提高新闻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学习培训制度。省广电局将从明年开始,计划用两年时间对全省县级广电台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进行全面轮训。要着眼于加强对“走转改”活动的绩效考核,建立完善考评奖励制度。各级广电管理部门和播出机构要结合节目综合评估工作和政府奖评选等活动,在节目评奖、职称评定、先进评选等方面,对深入一线、作风过硬、文风朴实的采编播人员予以必要的政策倾斜,支持和激励广电媒体从业人员眼光向下、重心下移,不断探索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新途径。要着眼于强化行政监管与社会监督的有机结合,建立完善社会监督制度。通过设立举报电话、网络平台等载体,建立受众信息反馈系统等举措,自觉接受群众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价和监督,及时答复群众对广播电视存在问题的投诉和反映。

      四是正确处理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的关系,注重推动工作。深化“走转改”活动,既要深入到田间地头、偏远山区、海岛渔村真诚服务群众,也要深入到厂矿社区、重大工程一线等各行各业采访报道,特别要抓住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围绕文化改革发展、社会管理等重点工作,关注社会突出矛盾和热点问题,深入到各个领域和联系点,了解实际情况,选择报道题材和先进典型,积极反映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举措,集中报道基层创造的经验做法,充分展示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有力促进中心工作。要重视加强与各部门的工作联系,既依托他们深化“走转改”活动,又在活动中有效地支持和服务各部门抓好实际工作,在服务大局中体现服务群众的效果。

      五是正确处理改进报道与提升品质的关系,注重全面建设。“走转改”活动,走是形式,转是过程,改是目的。转作风、改文风,不仅仅表现在日常新闻报道中,重要的是要体现在新闻媒体建设的整体层面。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不仅要改进新闻报道的文风,更要注重切实纠正当前新闻媒体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要着力通过加强媒体自律、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认真检查清理和着力整改群众不欢迎、群众不满意和群众投诉多的节目、栏目和各类不良广告,全面提升新闻媒体的整体品质和社会公信力。

 

来源: 浙江省记协 作者: 编辑: 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