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总编辑阎思甜
在全党全国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以“推动网络媒体新跨越 促进网络文化大繁荣”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今日在武汉隆重开幕。荆楚网总编辑阎思甜出席议题为“弘扬核心价值,增强文化引导能力”的分论坛,并作题为《深化“三贴近” 践行“走转改”》的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全文:
去年8月以来,荆楚网在湖北省委领导的关心下,在省委宣传部、省委外宣办(省网管办)的指导下,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领导下,积极开展了诸多业务实践,努力体现“三贴近”的工作原则。
今年8月9日,中宣部召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电视电话会议。我们认为,中央五部委联合部署的此项活动,是推动网站强化主题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良好契机,是履行媒体责任和使命的客观要求,是落实“三贴近”报道原则的必然途径,也是对编辑记者综合素质锤炼的重要抓手。
荆楚网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增添了动力,力争网站建设工作再上一个台阶。现就有关情况,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一、深化“三贴近”,突出“三着重”,牢牢占据地方网络新闻阵地的制高点
2004年初,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获得湖北省唯一的省级重点新闻网站——荆楚网的主办权。7年来,荆楚网发展成为省政府门户网站,开办多张手机报等多个信息传播平台;拥有网络出版、音视频流媒体、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无线增值业务等多项业务资质;员工队伍从20多人壮大到现在110余人。自2006年网络新闻纳入中国新闻奖评奖体系后,荆楚网迄今已五获中国新闻奖。目前,网站日发布各类资讯1000多条,是湖北最大的外宣平台,正朝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方向奋力前行。
作为湖北区域最主流的网络媒体,荆楚网被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赋予了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宣传湖北形象,引导社会舆论,聚集民意民智,服务百姓民生,为湖北实现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助力的重大职责和光荣使命。如何进一步拓宽信息和传播渠道,创新传播形态及方式,真正做到政府放心、群众满意、市场认可,牢牢占据地方网络新闻文化阵地的制高点,是荆楚网面临的重大课题。
中国网络媒体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影响力与日俱增,而包括荆楚网在内,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多三少”的问题:一是新闻信息内容转载他媒体的多,属网站原创的少;二是新闻队伍中编辑相对居多,记者相对居少;三是相对网民和诉求诸多,而编辑、审核、研判、网上处置的力量却很少。
我们多次研究后认为,面对这个“三多三少”和湖北省情的实际,要把“走转改”活动落到实处,须深化“三贴近”,在三个“着重”上下工夫:“贴近生活”就是要着重贴近湖北实现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火热生活,“贴近实际”就是要着重贴近湖北网络舆情复杂而舆论引导任务繁重的实际,“贴近群众”就是要着重贴近网民日益增长的信息及服务的需求,贴近他们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和活跃的舆论场。
回溯去年,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尹汉宁履新以来,多次对荆楚网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明确指示。李鸿忠书记要求“唱响主旋律”要在“响”字上下功夫,坚持“三贴近”原则,让新闻宣传报道深入人心,使人心悦诚服,入脑入心,这就需要创新栏目、创新形式,不怕苦、不怕累,钻研得更深、付出更多的心血。尹汉宁部长指出,重点新闻网站要主动承担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以责任树形象。网络从业人员要努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社会公正的维护者,社会责任的承担者。
基于此,一年多来,从一篇回复南方网友建言湖北的帖文,到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应该报道什么》的评论;从荆楚网的首页成功改版,到向全省“两会”代表委员递送《为湖北跨越式发展给力》的报道资料;从李鸿忠书记跟全省农村基层干部、全省年轻干部谈心的网络策划,到“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的专题建设,荆楚网推出了大量“贴近”味浓厚的报道。
数月前,《光明日报》在《湖北省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纪实》一文中,多处对荆楚网的相关做法给予了肯定。
二、发挥整合传播优势,为“走转改”活动大力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
国信办有关负责人指出,网络媒体开展“走转改”活动具有几个优势:首先,网络能够即时发布信息,速度更快。其次,网络与网民能够保持互动,距离更近。再次,网络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丰富,吸引力更强。此外,它的信息海量,提供的资讯更为全面。
“走转改”活动启动后,荆楚网迅速反应,制作了相关网络专题,在首页首屏制作醒目的横幅广告,针对重点稿件及时在首页要闻区进行推荐。该专题刊发了中央及我省领导有关走转改活动的重要言论,及时整合发布全省各大媒体深入基层采访的专栏报道和,评论和图片报道以及网友微博热议等等。主要栏目中:“最新报道”包括文字稿件,视频等内容;“专栏报道”集纳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稿件以及全省媒体专栏稿件;“走基层”用图片的形式呈现,记录新闻工作者采访风采;“微博关注”指定记者走基层话题,体现网民对“走转改”工作的关注。截至11月中旬,专题共发布各类稿件150余条。
同时,组织评论员配发了《尹汉宁为啥愿走进基层去采访》、《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写华章》、《将“走转改”活动推向纵深须念好“三字经”》等一系列网络评论文章,形成了强大的网络宣传声势。
三、走下网络,“接地气,旺人气”,在实践中锤炼网络新闻专业队伍
网络新闻传播是一个新领域。基于有线和无线(移动)互联网技术,足不出户,就能让信息在人与人、人与社会间流动。长期以来,网络新闻采编“重编轻采”,以信息加工、整合和聚合为主,自觉不自觉地较传统媒体离基层远了一些。这样就存在一个矛盾:一方面,随着网络舆论场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单位懂网、用网、建网的意识日益增强,广大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已经成为当地最主流的媒体之一,以及舆论阵地建设、网络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另一方面,“坐在家里办网站”,“‘闭门造车’琢磨提高点击率的办法”,“单纯地网上来网上去,研究网民需求”,“‘听风是雨’,片面依据报料写报道,屡踩真实线、导向线”,这样一些不良现象,又严重制约着地方重点新闻网站权威性、公信力的树立,影响力的提升,更不利于实现快速发展和人才队伍的培养。
因此,“接地气,旺人气”,加大原创报道力度,成为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开展“走转改”活动的必然选择。今年以来,荆楚网在省委宣传部、省委外宣办(省网管办)的部署下,紧紧围绕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涉及民生的焦点、时令新闻的节点、网友关注的兴奋点,加强策划,集中优势力量深入基层采访。
如春节期间,荆楚网派出50多名编辑记者,参加了“记者新春走基层”的报道活动。以手机为主要的采访工具,拍摄照片、撰写文字稿,发布到网站、手机报和微博平台,累计发布图片270多张、文字超过200条,在新浪的“荆楚网?现场”官方微博上发布了184条。网站旗下的《湖北手机报》、《楚天都市手机报》也在春节期间每日发送5条相关报道,并开通了互动渠道。
又如,春夏之交,在“记者看‘三万’”活动中,由网站副总编辑带队,共有15名编辑记者先后深入天门、潜江、仙桃等地,走进田间地头、企业社区,采写稿件70多条。
再如,“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网站总编辑亲自带队深入基层,在武汉春苗学校、凌智学校、树人学校,了解农民工子弟学校艰苦办学的经历,感受学生顽强求学的意志;分赴三峡库区、梁子湖、洪湖、监利、仙桃等地,跟踪采访了长江土著经济鱼类繁育专家蔡焰值;深入神丹、宝迪、同星、安源等数十家禽蛋、生猪、肉鸡企业;走进恩施武陵山区,体验侗乡采茶风;系上围裙走进糕点房,一站就是9个小时,体验食品生产的苦乐;跟随专门侦缉交通事故的交警,见证一天的“百变”工作;走进汉正街拆迁、东湖沙湖连通等武汉重点工程工地,用镜头和笔触展示“蝶变武汉”的点点滴滴。截至11月中旬,累计采写发布各类“走基层”稿件50多篇、图片200多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