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宁波日报》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记者深入群众办事窗口采访了解到,有的窗口单位推出“取消午间休息”的便民措施,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但同时也发现,众多的窗口办事单位由于午间休息,给市民办事带来诸多不便。
针对这一现象,他们经过精心策划,以 “窗口单位午间便民服务行动”为重点,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舆论监督式的系列报道,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市原来只有两家单位推行的“无午休”制度,目前,全市主要窗口单位全部有了“午间便民服务”。
一、对比报道,反映群众心声
7月15日,记者兵分三路,冒着烈日先后赴宁波市行政服务中心、市车管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接待大厅、海曙区行政服务中心、市公安局海曙分局户证办理中心、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市交通违章处理中心、市交通理赔服务中心等群众日常接触比较多的窗口单位,广泛进行走访了解,掌握第一手的材料。
7月18日,《宁波日报》在头版刊发了《同是午休时间,群众办事“两重天”》的报道。报道以记者现场体验的形式,刊发了两篇正反对比式的报道:一篇以题为《无午休窗口:“我下午不用再请假跑一趟了”》反映取消午休的窗口单位方便群众办事,受到市民欢迎和称赞;一篇题为《闭门午休窗口:“孩子都等得站不住了”》反映的是市行政服务中心、市车管所等午间午休的窗口单位给办事群众带来诸多不便,大家颇有意见。
文章刊发后,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市民群众纷纷来电来信表达自己的看法。《宁波日报》因势利导,推出“午休时间窗口单位该如何便民服务”大讨论,并公布了电话、传真、电子邮箱、微博,让广大市民群众参与进来,反映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去窗口单位办事的经历与感受,畅谈他们对窗口单位取消午休的想法和建议。其中在中国宁波网天一论坛的“宁波热点民声”栏目中,先后有50多位网友发帖参与讨论,点击率达到3268次,网友们表示对无午休制度的支持和期待。
7月20日,文章报道中提到的市行政服务中心、市车管所等窗口单位作出积极回应,推出了午间便民服务举措。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三思三创”办公室主任暨军民对报道作出高度评价,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午间便民服务,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二、顺势而为,发起公益行动
“午间便民服务”的话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考虑到“午休”是国家法定休息时间,政府部门不宜作出强制性规定,如何将将这一群众关注的话题变为实际行动,成为深化报道的一个难题。
经过多方讨论,他们顺势而为,发起了新闻公益行动,以舆论引导的形式,鼓励窗口单位主动加入“午间便民服务行动”中来。
市创先争优办、市“三思三创”办、市文明办、市效能办等部门对《宁波日报》推出的为民服务报道给予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并联合《宁波日报》推出了窗口单位“午间便民服务行动”,希望有更多的窗口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方式方法,推出午间便民服务措施,切实提高政府办事效能。“午间便民服务行动”,得到了热烈响应。许多窗口单位结合各自实际,竞相推出了不同举措,方便群众午间办事。
三、跟进报道,推动机关转作风
《宁波日报》持续跟进报道,对加入“午间便民服务”行动的单位公开报道。7月底,记者再次赴有关窗口单位进行走访,其中包括第一次已去过的窗口单位,也包括水、电、煤气、有线电视、公交卡充值、火车票代售点等众多与民生直接相关的窗口单位。8月初,记者第三次赴窗口单位进行采访,对市区主要涉及到的窗口单位都进行了新一轮的走访了解,并作了现场见闻式报道。
在媒体持续关注下,众多窗口单位率先转变机关作风,树立窗口单位良好形象。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午休时间服务的通知》,要求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的36个市级部门和11个县(市)区及5个功能区行政服务中心进一步改进午休时间便民服务,方便群众办事,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市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大厅推出午休时间便民服务举措,每天中午开放6个办事窗口;为方便群众快捷办证,市公安局出入境办证大厅启用了港澳签注自助受理机和自动填表机,有效缩短了等候和办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