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走转改 > 体会感言 正文

 

郑波:民生记者的关键词

 

      作为一名记者,尤其是每天和老百姓打交道的民生记者,有8个关键词很重要,那就是:感动、民需、爱心和责任。

      新闻因感动而常在。记得09年10月,我县突降暴雪,当时正值晚稻收割关键期,全县受损面积超过一万亩,突如而至的大雪给靠种粮为生、本来收入就薄的农民带来了巨大损失。粮农打来电话,说水稻受雪灾因没有列入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责任范围内,而得不到赔偿。我突然感到作为新闻工作者除了报道水稻遭受雪灾这一新闻事件外,似乎更应做些什么。于是我立即组织记者深入现场,做了大量采访,连续报道了这一灾情和农民的困惑问题。新闻先后在中央、省市传媒播出,引起了国家、省市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浙江省发改委召开协调会,专题研究安吉这一事件,决定破例下发100多万补助给参保农户。2010年,水稻受雪灾还被列入国家政策性保险责任范围,填补了空白。记得下发补助那天,我再次来到现场进行采访,看到粮农们手里数着钱,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那一刻,我为自己是一名记者而自豪。

      民生因民需而产生。采访中,并不是每一次都那么顺利,被埋怨、指责甚至恐吓是常有的事情,有些不理解的人还会找上门闹事。不过,这些都没能影响我们站在新闻一线。

      记得有一次,我们采访儿童溺水事件,一直忙到中午12点多,直到孩子找到。当我们准备离开时,家长却抱着已经没有呼吸的孩子,和20多位老乡把我和我的同事团团围住,希望我们把孩子送回家。在报警与送孩子回家之间,我们选择了后者,从他们的言语中,我体会到了这些外地务工人员的感激。事后,我们并未感到后怕和羞辱,而是更成熟地认识到民工们对生命的敬畏。今年4月,我们《百姓连线》栏目两位记者采访一起电瓶车质量纠纷事件,当时,商家以暴力阻止记者采访拍摄,用脚踢摄像机,并指着我们的女记者进行谩骂、恐吓,但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在百般阻挠下完成了采访。我们的记者都是年轻的80后,为什么能够敢于直面暴力,是因为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是因为公平和正义的呼唤。

      生命因爱心而升华。今年4月,我们《百姓连线》栏目播出了女青年丁洁患白血病却没钱治疗的事件后,台妇委会和电视新闻中心马上进行了一次捐款活动,台领导带头捐款,我们中心全体记者也都捐了款,包括收入不算高的临时工,也往捐款箱投进了五十元、一百元。短短一个多小时,就筹集到了八千元钱。县检察院、慈善总会、人民医院等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纷纷把慰问金送到丁洁的家中;3月17日,来自南京、长兴和安吉的好心人,还专门为丁洁举办了一场募捐会,丁洁的妈妈多次感动落泪。在《百姓连线》栏目的持续关注下,丁洁陆续收到五万多元捐款,最后她到南京一家医院成功动了手术。手术后回家那天,丁洁给我们栏目打来了电话,表示感谢。接到她打来的电话,我真实地感受到了新闻工作的社会意义。

      职业因责任而成事业。今年的“走转改”活动,本来还以为本身在基层何需再深入而自我安慰,做了几次蹲点报道后,真正感悟到挖地三尺才有源头活水,再次领悟到宣传部让我们始终揣着一颗热心做事的意义。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新闻不是报过了就算报道了,应从“报”上找出“道”,应更多关注新闻背后的故事和将来的趋势。今年起,我们每月编辑报道反馈,一共重点关注了40多件我们认为的民生大事件,开展了600多项典型服务,提了近20条记者建言。很高兴,这些补充性的工作在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切实有了进展,也激发了我不竭前进的动力。

 

来源: 浙江省记协-浙江新闻界 作者: 安吉广电台 郑波 编辑: 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