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走转改 > 浙江速递 正文

 

感知一线冷暖 把握时代脉搏

 

——嘉兴广电集团采编人员走进基层与百姓心贴心

      自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从集团领导到一线采编播人员, 260多名嘉兴广电人走进基层乡镇、村、社区和厂矿企业,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敞开心扉倾听群众呼声、感知一线冷暖,把握时代发展最真切的脉搏。

      走基层  每个记者都要、都能下基层

      早在2011年初,根据省委宣传部、嘉兴市委宣传部统一部署,嘉广集团就启动了“以真情记录时代、真情关爱民生”为主题的“记者新春基层行”活动,采制播出了一大批事例鲜活、表现生动的新闻稿件,对于实践新闻三贴近、改善文风起到了较好作用,得到了受众欢迎。为延续这一优良作风,下半年,集团在全体采编人员中再次集中开展“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基层行”活动,争取通过“走基层”来带动“转作风”、“改文风”,推动一线采编队伍情系群众、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反映变化,在基层实践中磨练思想、磨砺作风。

      7月16日,集团邀请浙江日报记者、全省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俞佳友同志作“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业务能力”专题辅导报告。俞佳友踏实的采访作风让所有采编人员感触良多,对深入基层、扎实采访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专家的讲解,为采编人员如何跟基层群众更好地沟通,如何才能在基层挖掘到更鲜活、更接地气的素材上了生动的一课。根据要求,集团所属三个广播频率、三个电视频道迅速行动,分别和镇(街道、村、社区)、企业等单位建立频率、频道层面10个联系点,这些联系点成了年内采编人员下派蹲点采访的基地;260多名采编播人员则以采访报道条线形式建立联系点110多个;各频率频道结合自身特色开辟出《记者基层行》、《走读嘉兴——来自蹲点一线的报告》、《“五朵金花”跑基层》、《小江带你到一线》等总共7个专栏,已经累计播出相关稿件800多篇(次)。通过频率频道的基层联系点及普通记者层面的采访联系点,通过建立“专栏”等播出平台,使“走基层”活动真正实现了记者参与全覆盖、活动的长期延续性。

      为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集团还第一次大规模派出近20名采编业务骨干赴浙江广电集团各频率、频道上挂锻炼,营造了较好的钻研业务的氛围。

      转作风  让我们在转身中更贴地气

      “以前是坐在凉风习习的空调直播间内与官员们谈工作思路谈下一步打算,现在我到了市区停车场,和收费员冒着酷暑体验一线辛苦,走出办公室走上街头,让我对工作有了重新认识”。 8月3日至7日,集团交通之声主持人王巍连续5天在嘉兴市区的停车场体验、感受停车难,感受收费员艰辛工作。

      “以前是到一个乡镇采访半天搞定一条新闻,完成了采访任务就不会再关心这个乡镇究竟还有什么新鲜内容。去桐乡濮院镇蹲点,让我在感受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见证到了基层政府社会管理服务方面的难处,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一定要找到协调发展的步点”。 8月6日开始,新闻频道记者王翎子来到桐乡濮院连续采访三周,其间,她和同事住吃在当地,与政府官员、普通创业者和老百姓交流,采访对象达到100多人次,刊播“来自蹲点一线的报告”8篇。

      2011年12月,记者在走基层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20多位退休老人在小区的一个地下车库里,在进进出出的汽车边上跳排舞。大家为什么要到地下车库来跳舞?社区里没有其它的活动场地吗?这引起了记者的好奇,深入了解之后,记者获悉,这一社区是高档住宅小区,2009年竣工交付时,开发商按照市委市政府文件规定,向所在街道交付了500多平方米的社区用房,一共是5套房子。但在不久前,这些房子以每年6万元的价格,被社区出租出去了。居民们对此十分不满,但又无可奈何。近段时间,天气寒冷,阿姨们在广场跳舞吃不消,只得挤到地下车库。获悉这一情况后,记者忧百姓之忧,通过明访和暗访、寻找证据等多种办法,充分发挥广电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今年1月,新闻综合频道播出连续报道《社区用房变出租房》,将问题揭示出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从而推进了问题的解决。

      到基层,没有事先准备好的汇报材料,没有舒适的采访和吃住环境,正是在这些“没有”中实现了记者的作风“有”、干劲“有”、新闻敏感“有”、新闻热情“有”、新闻作品“有”。 深入基层,记者们真正告别了浮光掠影、来去一阵风的“快餐”式采访作风。

      转文风  让我们抓到了新闻“大活鱼”

      转文风,要求我们在内容上摒弃炒冷饭,发掘真正的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例,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形式上,要求以生动形式表现新闻作品,用百姓的话说百姓的事。分析评议已经播出的稿件,其中一些稿件正是在转文风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新闻的鲜活魅力。

      新闻频道记者在嘉兴建设局质检站蹲点采访时得知海盐一村民安置点由政府统一代建的地基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导致200户村民无法按期建房。记者当即赶往现场,采访农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通过大量的对比分析、举证、述评等方式,在刊播消息的同时促成了事件较为圆满的解决,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支持和欢迎。

      广播新闻频率记者在秀洲区农村采访晚稻长势时了解到:2011年晚稻病虫害较往年有大幅减少,晚稻长势良好预计收成好于往年。记者发现,农民还在按照惯性思维准备播洒农药,这对于晚稻的无公害生产也是一个不利因素。于是记者改变思路,刊播了一篇提醒农民减少农药播洒量、提高晚稻质量的稿件。类似稿件,正是在记者的深入采访和细微观察中,以通俗语言告知农户而提高了传播效力、增强了稿件的实用价值。

      转文风需要机制上的健全。自活动开展以来,集团进一步提高监督考核力度,加大对鲜活稿件的考核倾斜。加大时政报道尤其是会议报道改革力度,压缩一般性时政报道篇幅,放大时政新闻有效信息,杜绝空话、套话、废话出现在稿件中;提倡短、实、新的写作文风,不拘一格鼓励记者创新报道形式,拉开稿件评分差距,尤其是量化求活求深的现场报道、录音报道、观察与思考等的考核加分力度;以新闻频道为重点实施新闻直播常态化理念,引入“3G”、“全球眼”等新技术丰富电视直播手段;完善审片制度,坚持重要新闻必须由集团分管领导实行专人负责审查,推行每日实时的节目监听监看及每月两次的专家评议制度。通过上述方式,真正使抓“鲜活新闻”成为集团采编人员共同努力的目标,讲业务、求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群众反映嘉广集团的节目变得更可亲可看了。最新一期收视、收听报告显示:嘉广集团电视市场份额达到32.2%、广播市场占有率达到77.5%,同比分别增长2.1和4.4个百分点,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中,集团宣传事业进一步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营造出了“群众欢迎、市场认可、锻炼队伍”等多赢局面。

 

来源: 嘉兴市记协 作者: 编辑: 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