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走转改 > 浙江速递 正文

 

温州日报“党报热线”五度“送温暖”

 

      温州日报“党报热线”新闻部成立以来,每年年末都会策划一系列走基层、进山区、为弱势群体送温暖的活动。2007年冬季,党报热线拉开了“冬日送温暖”活动的序幕,将关注的目光锁定于山区留守儿童和老人,为他们送去棉衣被褥等保暖物品。此后,该活动成为“党报热线”一项固定的公益活动,至今已延续5年。

      2011年12月19日,温州日报“党报热线”第五度“冬日送温暖”活动启航。本次活动主要关注山区留守老人,走访了解他们的晚年生活,送上对他们的慰问和祝福。在开篇之作——《山高冰寒 谁来守护老人温暖过冬》中,记者这样写道“温州的偏远山区小村,仍有些贫困孤寡老人,寒冷的冬夜只能缩在单薄破旧的棉被里;他们冒着严寒劳作以求果腹,几月不知肉味;生了病却无人诉苦,不敢求医,任病痛折磨身心……他们需要一缕阳光和温暖,需要社会更多关爱。”

      至2012年2月14日,共走访了泰顺、文成、永嘉、苍南、乐清、瑞安、平阳7个县(市、区)的偏远山村,为150多位平均年龄70岁以上的老人送上近3万元的年货(米油为主)、保暖用品(棉被、保暖内衣为主)、常备药品(正骨水、板蓝根为主)。

      此次活动走访慰问的7个点,由市民政局社救处牵头,各个县(市、区)民政部门根据要求,选择本辖区内地理位置偏远、留守困难老人相对集中的农村上报,后由“党报热线”负责联系、准备物资、走访。慰问前,通过事前实地走访核实和联系当地志愿者团队核实等方式进行调研,了解该慰问点的实际情况。调研中,他们了解到有些村庄当地经济条件较好,各项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相对完备,而有些村庄因地理、历史等因素制约,村里贫困的留守老人人数多、远超出原定的慰问人数,因此决定取消情况好的村庄,集中物资慰问情况相对差的村庄。

      本项活动资金主要来自社会爱心捐款。活动启动后,共收到捐款22700元以及热心市民送来的棉被、棉袜等保暖物资,总价近3万元。考虑到山村留守老人因地理偏远,购物不便、日常药物缺乏等现实情况,他们为每位老人准备了大米、玉米油、保暖内衣、热水袋、厚棉袜、正骨水、板蓝根、风湿膏药贴等,同时再根据事前调查或当地村委会、志愿团体反馈,根据每个村的不同情况,额外准备猪肉、腊肉、面包等慰问品。除送去物资之外,他们与市志愿者协会合作,每站联系一支服务志愿团队和医疗志愿团队同往山村,为老人提供理发、剪指甲、推拿按摩和简单体检、治疗等服务。

      每站活动结束后,针对个别情况特别困难的孤寡老人,他们还会进行回访。比如泰顺南山村89岁的刘彩虹老人,前往慰问时,她一直住在室外的、由编制膜搭建的棚子里。活动后,他们定期打电话给当地村书记,督促其尽快将老人搬回屋内;永嘉分水村的几户孤寡老人,通过“党报热线”的牵桥搭线,由永嘉义工联结对照顾。

 

来源: 浙江省记协-浙江新闻界 作者: 编辑: 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