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走转改 > 体会感言 正文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 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深入开展,编辑记者们在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以实际行动探寻“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真实答案。

      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深知了解受众想法、知道受众需求、倾听受众难处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基层是新闻无尽的源泉。所以,一直以来,本人带着真情实感去采写新闻,时刻关注影响民生的种种社会现状,包括交通、住房、物价等等;宣扬生活中的真善美,挖掘普通人的闪光点,发现平凡人的不平凡,彰显媒体的主流价值,体现媒体的人文情怀。特别是在这次“走转改”活动中,我收获的不只是感动,还有一种感受。真正能够体会到生活中间一些变化,甚至是一些问题,敢做敢想,这才是走基层能够达到的真正目的。如:作品:《刘光兵:甘做大山“守护神”》就是本人在“走转改”活动中重点报道的一件作品。作者以小见大,用事实说话,用朴实的文字和语言记录了该作品的主人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的生存状态及命运理想。本作品一经播出,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2011年 12月12日,中国之声《难忘中国之声》栏目专门派资深记者来安吉回访,向刘光兵赠送中国之声特制收音机,采访节目将在中国之声春节特别节目播出。又如:作品《安吉县首创“2公里便民服务圈”》,就是以小见大,将目前社会管理体系的一系列措施细化,让得到实惠的老百姓发出声音,从而告诉广大受众这样一个新闻事实——安吉县全面推进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这些内容鲜活、喜闻乐见的作品一经播出,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果,也先后多次被上级台录用。另外,通过这次“走转改”活动,本人更加意识到,只要将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亲身体会的写出来,听众们心中自然有个判断标准。这样的报道才是最真实、最贴近、最打动人心的报道 。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本身就是一种作风,是彰显党性的具体体现。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既是对我们党的新闻事业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旨在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不断提高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所以,我深知,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因为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我相信,如果我们媒体记者都能够以基层为念,都能双脚踩入土地,用心观察,作风与文风必有切实的变化,媒体与群众的感情必定更加亲密。

(湖州市记协供稿)

 

来源: 浙江省记协-浙江新闻界 作者: 安吉广电台 张静如 编辑: 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