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至4月20日,浙江省级两大传媒集团继续关注经济、民生领域来自基层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浙报集团将迎接省党代会报道与“走转改”相结合,在“走转改”中回顾我省近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本周浙江省级两大传媒集团共刊发相关报道390篇、图片约200张、专版5个、广播电视报道88条、专题15个约47期。其中,浙江日报刊发报道70篇、图片89张、3个打通专版;钱江晚报刊发报道整版2个,共计文字报道1篇、图片4张;今日早报刊发文字报道7篇,2.5万字,12张图片。九家县市报刊发报道近百篇,图片40余张。浙江卫视专题2个、报道8条;钱江都市频道专题2个、报道4条;经济生活频道专题1个、报道7条;教育科技频道专题3个、报道16条;影视娱乐专题3个、报道14条;民生休闲频道专题1个、报道3条;少儿频道专题1个、报道3条;浙江之声报道9条;音乐频道报道4条;交通之声专题1个、报道7条;城市之声报道2条;广播电视周报报道1篇;交通旅游导报专栏1个、报道8篇。浙江在线发布原创报道共209篇,转载浙报等其他媒体稿件599篇,评论稿件23篇,图片稿57篇。
本周浙报集团编委周少华带队前往温州,重点调研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情况。
4月14日至4月20日的报道重点主要有三:
1、迎接省党代会报道与“走转改”活动相结合
浙江日报本周推出迎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创业创新 成就辉煌》,实行一版和内版联动,通过典型报道、战略决策、经典数据、百姓创举、精彩评说、照片图表等多样化形式,突出报道浙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举措、成效和精神。目前已分别于16日、17日、20日推出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浙江样本——《田野上的伟大变革》、《商海澎湃浙江潮》、《一个产业集聚区的梦幻舞步》三篇跨版报道。浙江卫视刊播的《走出去引进来 浙江开放型经济全面提速》,从宏观角度展示浙江开放型经济的新成就,为即将召开的省党代会造势。
2、经济报道着力提升深度和广度
浙江卫视连续2期刊播的批评性专题《省重点工程为何屡屡停工?》,深入基层对我省重点工程进行追踪报道,并及时作出社会各界的反馈。同时,连续刊播《丽水:把生态当“资本”科学运作 青山绿水间生机勃发》、《人民币汇率波幅扩大 浙江企业积极应对》、《遂昌:从“叫卖风景”到“叫卖健康” 养生游火了小山村》、《衢州:环保“一票否决”倒逼转型 “绿色腹地”打造“绿色产业”》等经济报道。浙江之声刊播的《宁波市缓解企业融资难,48家金融机构发放信贷资金48亿元》、《交通旅游导报》刊登的《油价上涨连锁效应显现 宁波物流企业将何去何从》,从不同角度为转型升级中的企业积极寻找解决困难的途径。浙江日报本周也推出了新专栏《入汛看水利》,深入全省各地报道防汛情况,相继刊发了《赶筑“三江”防洪堤》、《龙湾:日夜赶工拓河道》、《浦江:抢修病险水库》、《常山:大堤牵动民心》、《路桥:改造城区积水点》、《普陀:加固山体边坡》、《婺城:清淤泥修水渠》、《秀洲:筑村庄“保护圈”》、《诸暨:给堤坝喂“药水”》等近10篇文章。钱江晚报本周开辟“圣诞订货季中看转型升级”专栏。具体篇目为:4月20日B10、11版《义乌老板黄允旭“三变”》、《圣诞订单之痛 转型升级之难》。“圣诞经济”的表现是中国出口企业探测外需冷暖变化的一个“风向标”。今年3月、4月,国外客户已为本年度的圣诞节密集下订单,但很多浙江外贸企业的圣诞订单并未如期而至。记者一直跟踪岱山兴发玩具厂,发现拿到的订单不足去年的1/3。记者深入外贸企业采访发现:面对前所未遇的困难,这些外向型中小企业对转型升级的迫切性超过以往。有的凭创新求生,告别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取得不错的成绩,如义乌的黄允旭;更多的企业则在低利润和创新升级之间苦苦挣扎。4月16日,今日早报在“财经第一线”栏目刊发《‘中国服装第一街’按下智能键》一文,对四季青服装集团启动电子商务智能销售模式进行了报道。
3、民生报道的视野更宽,服务性更强
今日早报4月15日在新闻•看点版刊发稿件《最热门的民办小学,13个孩子里挑1个》,对4月14日杭州民办小学招生的情况进行了详尽报道,对今年公办小学禁止择校后民办小学热度空前的现象进行了透视,并提醒家长:在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考试过后,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及时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肯定,以免让初次面对激烈竞争的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任何创伤。4月16日,今日早报在“早报记者在身边•社区圆桌会”栏目刊发“居民锻炼何时不再‘螺蛳壳里做道场’”一文。早报记者走进下马塍社区,和社区管理人员、居民一起探讨老小区健身设施和场地不足的问题,并对该社区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总结,为同类型小区提供参考。4月17日,今日早报新辟“地铁进行时”专栏,对即将开启的杭州地铁时代进行专栏式报道,主要是为市民答疑解惑,并对其中有关民生的问题进行详尽报道,首篇推出地铁一号线的公交配套现状调查,题为“出了地铁站,换乘公交车方便吗?”; 4月17日,早报在新闻•看点版对网友热议的“钱江三桥桥底掉落水泥灰”一事进行报道,并根据有关部门的解释和记者的实地调查,制作了三维图刊发在头版,对网友强烈质疑的三桥质量问题进行了直观的释疑。钱江都市频道连续刊播的《五年闻着鸭煲油味 何时是个头(一):违章搭建的厨房紧挨小区 业主伤不起》、《五年闻着鸭煲油味 何时是个头(二):简易房确系违章搭建 酒店否认有关系》;《影视娱乐》频道连续刊播的《地球日,我们拒绝“末日之宴”:坞里村的鱼和水》、《地球日,我们拒绝“末日之宴”:餐馆的废油》;交通旅游导报的报道《快件送到了,主人不在家怎么办?》;城市之声频道刊播的《西湖龙井茶价格疯炒后暴跌批发价半月降八成》;浙江之声频道刊播的《记者调查发现,杭州很多社区医院缺少医护人员,药品种类不全》。以上民生报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服务性很强,受到观众和读者的喜爱。
本周,浙江在线新闻中心推出《劳动者系列报道之一—俞锋木工班:是劳动给了我们施展才华的机会》,记者采访了我省唯一获得金锤奖的优秀团队“俞锋木工班”。用图文和视频展现了劳动者的风采;核心的秋石快速路二期工程顺利实现全线通车。半山隧道的开通,使得临平北区域进入了杭城刚需们的视线。住在杭州网记者走入临平北,全方面探访这个板块,推出了报道“临平北:刚需供应大户 价格竞争激烈”。
本周浙江主要媒体“走转改”报道的数量比上周有一定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服务性有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