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主题 加强互动 整合资源
编者按:最近,《中国记者》(2012年第4期)刊文《行业媒体“走转改”如何走出特色》,介绍我省《平安时报》在“走转改”活动中的经验,现予以转载,供各专业报刊和其他专业媒体学习借鉴。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平安时报》深入基层,围绕平安主题做文章,搭建沟通群众的平台,整合行业资源搞活动,把公安工作和群众需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突出行业特色,又赢得受众的信任,提升了行业媒体的影响力。
走基层、访需求
一是转换视角反映民意,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在“走转改”活动中,《平安时报》跳出公安看平安,用群众的视角报道“平安浙江”这个大主题。今年年初,《平安时报》与新华网浙江频道联合推出“感受温暖——讲述派出所的故事”栏目。栏目突出展示基层公安民警强烈的百姓情怀,视百姓如父母、待百姓如亲人,情系群众、感恩群众的感人事迹。《大山深处,演绎着一个个温暖的故事》等文章,轻松活泼,用群众的眼光,百姓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把记者在基层感受到的爱民警察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理念得到形象、具体的诠释。
二是当好群众的瞭望哨,回应百姓对安全感的期待。为让群众对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有深刻、真切的了解,《平安时报》记者走进警营蹲点体验,《随警夜巡——体验定海警方全新动态巡控模式的亮点所在》等文章,就是《平安时报》记者在走基层中转变作风,脚踏实地,用汗水和辛劳把感人的细节、生动的情节写在新闻报道中,朴实的文风、触手可摸的场景,让群众对公安民警打击和防范犯罪能力有了坚定的信心,增强了安全感。
三是做好服务大文章,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平安时报》记者在泰顺县的泗溪镇走访时,发现一个叫李囡的小女孩因为没有户口无法上学,她的爷爷为此已经跑了很多部门都没有结果。报社记者摸清整个事情的原委后,翻山越岭,找到小女孩出生的医院和计生等多个部门寻求帮助和解决。经过两天奔波,最终把所有相关部门的意见统一起来,让小女孩上了户口,顺利进了横坑小学读书。看到小女孩爷孙俩生活很困难,报社还让记者还买了书包和学习用具给了小女孩。
搭平台、解民忧
一是架设沟通桥梁,了解群众所需所求。在走基层的过程中,《平安时报》将“平安直通车”专栏扩大为专版,版面精心设计,热线电话变更为简单、易记的号码,使沟通群众的桥梁扎实、牢靠、管用。这样,《平安时报》在派出记者定点走基层的基础上,又拓展了一条深入了解群众需求的途径。
二是增强服务功能,百问不厌帮解答。随着“平安直通车”专版的推出,热线电话便响个不停。 “平安直通车”专版的值班记者对所有来电是耐心接听,百问不厌,并认真做好记录。对当场能回答的,值班记者详细、清楚地回答群众的询问。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的,“平安直通车”专版在做好个别交流的基础上,还在“阿通帮你问”栏目里撰写文章予以详细解答,将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和普遍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是直通现场帮忙,为民排忧解难。打进热线电话的群众,除咨询类的内容外,还有许多需要前往现场才能处理的纠纷和疑难问题。《证券营业部门前众人围观 三个女人堵住一个男人讨债 男人打电话向“平安直通车”求助 记者出面当起还款监督人 两笔欠款先后到账》等现场感强、细节生动的文章,都是“平安直通车”的记者直通现场,当场解决问题的见证。受到帮助的群众对“平安直通车”的记者非常感激,有的写来感谢信,有的还送来锦旗。
搞活动、保平安
一是关心儿童安全,联合承办儿童交通安全公益宣传活动。在走基层的活动中,《平安时报》发现许多儿童的交通安全知识贫乏,隐患很大。为有效预防和减少涉及儿童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平安时报》联合浙江省公安厅交管局举办“你我手拉手 平安路上行”儿童交通安全公益宣传活动。现场展示的一系列新的儿童交通安全道具、演示的互动新游戏,引起了小朋友们的极大兴趣,并在娱乐中了解了交通安全知识。
二是宣传防火知识,联合开展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平安时报》联合浙江省公安厅消防局等部门联合举办浙江“清剿火患”消防安全有奖知识竞赛,在全省引起了热烈反响,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踊跃答题。一个月的时间共收到76万余份大赛答题卡,根据统一阅卷,完全答对人数达72万人。其中,舟山海岛、边远山区答题者也达2万人次。
三是编写安全防范攻略,联合开展治安防范宣传活动。《平安时报》和浙江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沟通,决定联合开办《安全防范攻略特刊》。特刊的内容,由《平安时报》的记者根据群众的需求采写,对读者关心的治安平安问题进行及时全面深入的解读,为群众提供安全防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