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走转改 > 浙江速递 正文

 

舟山“蓝色崛起群岛行”基层采访报道活动体会

 

——“蓝色崛起群岛行”大型基层采访报道活动的几点体会

    2011年,对舟山来说是不寻常的,年初的全国“两会”,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6月30日,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后,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

    在舟山群岛新区筹划到批准设立后的一段时间里,舟山的干部群众一方面为新区的设立感到激奋、充满期盼,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疑惑、疑虑和认识上的误区。如何统一认识,凝心聚力,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和理解新区 、支持和参与新区建设,营造新区建设的良好氛围,成为我们新闻宣传的首要任务。但是,当时舟山群岛新区还只是个概念,没有具体的规划内容,决策层在考虑的一些思路设想也不能公开报道。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策划组织了“蓝色崛起群岛行”大型基层采访报道活动,冀望通过对舟山近几年以海洋经济为核心的发展实践的全景式报道,来回答舟山群岛建设新区是不是具有现实条件和基础?新区建设该如何推进?新区发展会是一种怎样的前景?同时也反映基层群众对建设新区有哪些想法和要求。

    这组报道从4月初开始,持续到11月底,在整整8个月时间里,先后有19名记者分批次下海岛蹲点采访,踏访了60个大小岛屿和70多个乡村,采写了86篇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创造了近年来《舟山日报》单一新闻采访活动参与人数最多、下基层持续时间最长、踏访岛屿最多最偏远的纪录,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这次采访报道活动,我们自己也有不少收获和体会。

    一、眼睛朝下,重大主题报道可以做得更鲜活。过去对这类任务性、配合式的主题报道,我们往往主要依赖于有关方面提供的材料,或作综述,或作解读,因缺乏鲜活而减弱了传播效果。这次我们转换思路,用基层实践诠释领导意图,用身边实事反映宏大主题,我们对“蓝色崛起群岛行”采访报道的定位是:用脚丈量舟山群岛,用心倾听百姓心声,用现场呈现新闻主题。通过记者踏访千岛、深入现场采访报道,用事实说话,让当事人说话,使一些旧题材也呈现出新面貌,具有新鲜感和亲切感;采用“通讯+记者手记(百姓记者感言)+微博”组合报道形式,通过现场新闻、对话实录、记者点评等多种体裁,多角度地、生动地反映出新闻所要表达的立场和思想。整个报道用一个个项目、一个个事实、一个个点,全面展示了近几年舟山海洋经济的最新进展及发展前景,从基层实践的层面发现和提出了发展中急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反映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有效地发挥了引导舆论、营造氛围的作用。

    二、合作联动,确保大型采访活动顺利进行。“蓝色崛起群岛行”采访活动线长面广、时间跨度长、内容广泛,无论是报道选题,还是活动组织,都离不开各县区和基层单位的配合支持。为此,我们确定这次采访活动以县区为单位分块进行,与各县区委宣传部联手推出此次活动。在活动策划过程中,与各县区委宣传部反复沟通商量,确定选题及采访计划。各县区委宣传部派专人参与活动,为采访活动提供各方面支持。同时,各县区所属县级媒体也一起参与,共同推出记者基层行活动,开设各具特色的专栏,跟日报一起汇成新区报道的“大合唱”,扩大了报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加强互动,提高主题报道的传播效果。活动开始之前,《舟山日报》面向社会招募“蓝色崛起群岛行”采访团“市民记者”,先后招募16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市民记者”,请他们和记者一起下基层采访报道,用百姓的视角谈感想,写手记,更客观、更直接地反映基层群众对于建设群岛新区的憧憬和希望。采访团还在新浪网开设了“蓝色崛起群岛行”微博。在基层采访期间,19名记者人人动手发微博,用短文、用图片讲述记者在基层采访中发生和发现的新鲜事、有趣事,与读者和网民互动,并将记者、读者和网民的微博微评择要刊发在日报,有效地增强了报道的互动性、趣味性,并使静态报道呈现出行进式的动态特性。

    四、以老带新,锻炼记者基层采访能力。记者下基层难,是困扰我们新闻采访报道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不仅是采访作风题,也是采访能力问题。很多记者因为不了解、不熟悉基层情况,特别是对一些偏远海岛连怎么走都不清楚,所以怕下海岛基层。在“群岛行”采访活动中,我们把它作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一个主要载体,通过以老带新、“统分结合”的方式,促使更多记者下基层,锻炼基层采访能力。每一批次采访都由一名部主任带队,3名记者参与,到达采访地确定具体采访计划后,根据题材或集体采访,或分头采访。每一批次采访持续10—15天,他们吃住在渔村小岛,白天采访,夜里写稿,体验了与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景象,也捕到了不少新闻“活鱼”,采访作风得到了磨砺。如嵊泗采访组的4位记者,为完成《海礁的喧嚣与沉寂》一稿的采访任务,8月20日凌晨4时,他们从嵊山乘坐小型渔船出发,在近3个小时的行程中,他们坐在狭小闷热、充满柴油味的船舱里一路颠簸。有记者终因受不了这份煎熬呕吐,彻底“向大海坦白”。登礁时,因没有专业的登礁鞋,记者是手脚着地,“狗爬式”缓慢攀行。有位记者说,如果不是群岛行,我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机会踏上那些小岛。有了这次经历,以后下小岛就不会那么怕了。 

 

来源: 浙江省记协-浙江新闻界 作者: 舟山日报 编辑: 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