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走转改 > 浙江速递 正文

 

浙江省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主要成果

 

    浙江省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走得“深”、转得“快”、改得“实”。据不完全统计,截止今年5月底,全省各级各类媒体已建立基层联系点4000多个、开设“走转改”专题专栏800多个、媒体领导和采编人员深入基层蹲点调研采访2万多人次、刊发刊播作品2.5万多篇(条)。省“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办公室先后编发“走转改”活动《简报》、《阅评》及《新闻行业社会监督简报》共75期。

    我省“走转改”活动的主要亮点和经验是:

    1.与创新重大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民生报道等相结合,提高活动的针对性。

    一是从重大主题报道入手,提升报道的思想性。今年初,《浙江日报》组织“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采用“走转改”方式,走进社区、农村、学校和农民群体,由基层群众现身说法,取得很好效果。今年5月,围绕“开好党代会、迎接十八大”主题,《浙江日报》再次组织集团所属各报刊、网站的57名采编人员走基层,开展“重点工程巡礼”、“走进企业话转型”、“浙江海岸边走边拍”三大板块采访活动,系列报道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又着眼基层、生动鲜活,受到读者普遍欢迎。今年2月12日至3月26日,《温州日报》策划推出“百名记者新春蹲基层——来自各地双十大工程建设一线的报道”大型采访活动,近百名记者深入到温州发展的基层一线,灵活运用消息、通讯、采访札记、调查报告、图片新闻以及博客等多种报道形式,刊发报道40多篇,深入全面地反映全市各地“十大建设工程”和“十大民生工程”建设状况,主题鲜明,浓墨重彩,在读者中引起较好反响。去年以来,《钱江晚报》先后推出“记者直击省重点工程”、“记者眼中的海洋经济”、“唱游春天,探寻浙江产业集群新力量”等反映重大主题的“走转改”专栏;今年5月6日起,晚报又以“浙江奇迹 辉煌大气”为总题,策划了《民生十记》《建设十记》《创新十记》三组大型深度报道,选取五年来惠及全省人民生活方方面面的重大举措,记录其酝酿出台、实践全过程,从一个个普通百姓的鲜活故事中,反映出浙江科学发展的脉络。二是从典型报道入手,凸显“道德的力量”。坚持“向上、向善、向美”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我省新闻战线始终不渝的追求,也是“走转改”活动的落脚点。“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媒体聚焦新近发生的感人事件,深挖事件背后的动人故事,从一个个身边的典型人物中发现人间美德和优良传统,将一个又一个美的故事奉献给读者,汇聚成新时代的“最美”群体:双手托住2岁小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两入火海救人的17岁丽水“最美姑娘”叶霄雯;衢州及时挽救了煤气中毒的一家人的三位“最美教师”;杭州一位普普通通的打工者将素不相识的街头流浪老人接到家里抚养整整五年,抒写出特殊“父子”的感人故事。“最美妈妈”吴菊萍的事迹传开以后,《都市快报》记者张姝几乎天天开车去富阳骨伤科医院采访,每天往返3个小时,与采访对象掏心窝、交朋友,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到报道中,创作了有血有肉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系列报道。得知松阳17岁女孩叶霄雯两进火场勇救两人的消息,《丽水日报》记者王巷扉、孙志华、潘建英顾不得带上一件换洗衣服,拔腿就往事发现场赶。当天,在连续8个多小时的采访后,凌晨2点多完成了《火海中竖起青春的标杆》。《衢州晚报》记者于山得知衢江四小老师抢救煤气中毒学生的消息后,正在下基层的他立即调整当天的采访计划,迅速赶到医院急诊室,又连夜采访了救人的两位班主任,马不停蹄地赶稿,凌晨零点40分写出了《女班主任救下三条命》。一次采访途中的偶然机遇,《今日早报》记者高逸平发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整整5年,一个来杭打工的30岁小伙,像儿子一样细心照料来杭州拾荒10年、没有身份的70岁老人。一次又一次的采访,记者以深情的笔触写出了典型报道《5年相依为生的“父子”情深》。此后,记者又多方联系、奔走,一直追踪到舟山,终于为老人寻回了身份,解决了户口问题。最近,杭州长运公司驾驶员吴斌在生命最后的瞬间,用超凡的毅力挽救了25位乘客生命。各媒体深入采访,及时将这位“平民英雄”感天动地的壮举传播开来,掀起了学习“最美司机”的热潮。一个又一个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一篇又一篇倾注真情的典型报道,成了我省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三是从民生报道入手,拓展服务的深度。在“走转改”活动中,我省各媒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创新民生报道,用各种方式将新闻做得新颖、有趣、有用,切切实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浙报集团的“佳友民情工作站”、浙江广电集团钱江频道的《范大姐帮忙》、浙江在线的《民生帮帮帮》和浙江经济台财富广播《帮忙第一线》四家省级媒体的帮忙类栏目,组建我省首个省级媒体帮忙联盟,就是“走转改”活动中涌现的创新载体。《湖州晚报》体验式新闻栏目《“记者打工——走进浙北360行”系列报道》,让广大市民参与到媒体报道中来,通过体验和讲述普通老百姓的故事,让读者和记者一起感受平凡劳动者不平凡的风采。《都市快报》记者周涛将富阳湖源乡窈口村作为自己的基层联系点,以新闻报道帮扶当地农家乐发展,使这个小山村成为当地知名农家乐景点。《青年时报》记者四下衢州柯城区七里乡,与当地大学生村官一起,想办法出点子,推出了“爱心农场”,又和七里乡合推专为杭州人配送新鲜蔬菜的“周末菜篮子”,包专车快运进杭,首批400篮蔬菜一天抢完。今年2月,浙江在线在全国范围内推出“寻找百名唇腭裂儿童”活动,截至5月底已经帮助50多位唇腭裂儿童进行修复手术,让孩子们重拾微笑。

 [1] [2] 下一页

 

来源: 浙江省记协-浙江新闻界 作者: 编辑: 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