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凡人善举引发共鸣。
市民生活中的凡人小事最容易引发读者的感情关联与思想共鸣。我们在“风尚绍兴”栏目报道了一系列闪耀着道德光辉的凡人善举。如《用爱心撑起生命的尊严》报道了绍兴街头,一位89岁的老人不幸在雨中猝逝,市民和民警在雨中轮流撑伞一个多小时,为其遮风挡雨,大家用一把把小小的雨伞,给这位老人送去了生命的尊严和最后的温暖的新闻,引起了全国一百多家媒体和网络的关注,成为一段时间全国关注的热点。《一对老夫妻照看一独居老人10 年》,报道嵊州城关路的施才根、俞菊珍夫妇为照看住在街对面的独居老人,砍掉遮挡视线的枝丫,把自家阳台当作“瞭望台”,天天看着她的起居生活,并当起义务“保姆”,修小家电、补屋顶、通管道。有体现绍兴人关爱外来务工者的爱心报道,如《5.5万善款送给打工家庭,重庆男孩重获生命希望》,骨癌男孩在“第二故乡”好心人的5.5万元自发捐款中,得到了重生的希望。患有白血病的男孩金子阳,同样在全社会好心人的关爱下,目前已收到近30万的爱心捐款。也有聚焦外来务工者奉献浓浓爱心的报道,如《一个外来务工家庭谱写的人间大爱》,详细报道了贵州籍外来务工者李德学在绍发生车祸脑死亡后,家属决定无偿捐献他的部分器官,给社会增添了一份浓浓的爱意。
其他不少凡人善举的报道也十分感人:如上虞市章镇镇张村村的“倔老头”沈家炎,不愿住敬老院享福,每天义务清扫小山村;嵊州八旬老太李亚贞,捐出了孩子们给她做寿的11万元,造村路造福村民等等。
四、活动报道引发行动。
《绍兴日报》在报道这些典型和身边凡人好事的同时,也加强对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的动态报道。5月份以来,先后报道了30多个部门单位提炼的价值观核心词。通过这些单位的活动报道,进一步引发了各个团体和组织的实践行动。比如已经开展的绍兴市区大学生文明交通志愿者行动、市级机关单位文明交通志愿者行动等等。
通过立体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宣传报道,《绍兴日报》全力推进“我们的价值大讨论”活动,使广大读者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认识,并提炼了各单位的价值观核心词,把大家的行动和认识统一到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