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三月,我很荣幸地成为一名驻村记者,担任金东区傅村镇山头下村村主任助理。虽然常下乡采访,不过能够这样深入到一线还是第一次。
山头下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里保留了比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第一次见到时很是震撼,村口高楼洋房林立,直到走进古村,才发现这里是另一番天地,粉白墙、小青砖的古建筑,鹅卵石铺就的小路,是那么古朴而美丽。
村民们说,山头下村已经评为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他们很希望开发村里的旅游,不过开发旅游的方案没有成形,平时宣传得不多,知名度也不高,他们很希望我能为村子多做宣传,多找专家来给村子的发展出出主意。说干就干,于是我首先做了两期介绍村子的节目,一期介绍山头下村的古建筑群特色,一期介绍山头下村的历史故事。在做节目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虽说村子里的古建筑保存较好,可是曾在村子里口口相传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知道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如果再不整理成文,以后很有失传的可能,所以在工作过程中,我也帮着村里做整理文字工作。
村里的事多而杂,作为村主任,每天都要处理村里各种事,不过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古村落保护和利用古村落优势进行旅游开发的事。我以村主任助理的身份,帮助村主任做好这项工作。虽说山头下村已经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了,可是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村里很希望能够建一个专门的网站,介绍山头下村,于是,我专门做了一则新闻,希望电视前的观众来帮忙,在媒体的牵线下,义乌一家网络公司专程找来,表示愿意来帮助建网站。
做旅游开发,首先要做的就是村庄的规划,村两委经过多次讨论,一套方案终于通过了,根据这份规划书,今后山头下村将会以古建筑保护区为依托,另外开发出农家乐服务区、小森林公园、四季花田、水上活动区、婺州风情街、生态湿地、民间宗教文化园等七个部分,另外在古建筑群旁将新建一条风情街,展现民国时期的建筑和生活风情。可是村里有七百多号人,如何将这套方案以最简便明了的方式传达给村民,成了个难题,这个难题对于我来说,却一点都不难。我借来电脑、投影仪和话筒,这样一来,就让村民集中了解村庄规划了。电视播出后,反响不错,有不少观众打来电话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也将这些看法都转达给了村主任。
要开发旅游,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必不可少。今年11月,频道特意策划了两富新农村结对活动,让汤溪寺平村和山头下村结上了对子。说起来,寺平村和山头下村是同一批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不过寺平村的名气却大得多,而且旅游开发已经到了一定的规模,带动了村民致富。为什么这两个村会有这么大差距?两位村主任在一起交流,也得出了不少经验。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帮着山头下村主任出点子。发展旅游,光靠建筑是不够的,寺平古村除了有保留完整的古建筑,最重要的是,村里文化资产保护得非常好,有非常多的历史典故、民间故事,银娘的故事也已经成书出版,在游览的同时,还能听到那么多动人的故事,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