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杭州市委宣传部的统一协调指挥下,市属新闻媒体以重大主题报道为抓手,努力推进新闻报道创新,积极探索重大主题宣传的大众化,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切实壮大了主流舆论,唱响了主旋律。
策划先行,着力形成强势传播
近年来,我们逐步构建了市委宣传部、两大集团、子媒体的三级策划体系,有效地提升了重大主题报道的影响力和引导力。市委宣传部重点抓重大主题宣传的全市统筹。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力求让策划贯穿宣传的全过程。对宣传阶段的划分,如何实施、形成高潮,乃至“收官”,都进行了精心谋划和周密安排,力求使报道有序推进,脉络清晰。今年,杭州着力打造“最美现象”,杭报、文广两大媒体集团充分发挥主平台作用,通过开设“寻找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发现最美杭州人”等栏目,主动寻找、发现、宣传在平凡岗位、平凡生活中的“最美杭州人”700多名。尤其是“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美爸爸”黄小荣和“最美消防员”尹进良、陈伟、尹智慧等“最美人物”,已成为群众热议、追捧、学习的平民英雄。正是新闻媒体的大力弘扬和推广,杭州“最美现象”从一个个“盆景”发展成为一片引人入胜的“风景”,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形成了“美”的种子随风飘扬、处处生根的“蒲公英效应”。
活动配套,着力提升宣传实效
重大主题报道题材重大,政策性强,容易落入“高、大、全”的俗套,而如何使“规定动作”落地,拉近重大主题报道与受众距离?围绕中心工作,组织社会活动是杭州媒体唱响主旋律的一大法宝。近年来,两大媒体集团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精心推出了一系列的大型社会活动,牵手各界广泛参与,搭建了手段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载体更为新颖的宣传平台,使重大主题宣传更富于生命力。如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加快形成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市委宣传部在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动态报道的同时,组织杭报、文广两大媒体集团和市记协,联合市农办、13个区、县(市)等单位共同启动了“聚焦小城镇”大型采访活动,县(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也积极参与、联动造势。在为期一个月时间里,全市60余名新闻记者深入全市20个小城镇,将采访触角向下延伸,耳闻目睹城乡区域发展,共发稿200余篇,使广大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此次大型采访对全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特别是小城镇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互动联动,着力实现“同频共振”
在实施重大主题宣传的过程中,我们积极优化整体布局,充分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和社会资源,形成舆论引导的整体效应。一是加强两大集团的联动。近年来,杭报、文广两大媒体集团确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重大活动中加强宣传资源互换互利,共同参与组织重大报道、重大活动,各新闻媒体围绕中心,同题竞技,各展所长,形成合力。二是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共振。在积极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主力军作用的同时,越来越重视运用网络资源,特别是微博、博客等新兴网络传播平台,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主题宣传格局。今年以来,为配合杭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全市新闻单位推出全媒体大行动,形成了强大的传播声势。比如,杭报集团推出了“文明在我家·杭州晒出来”百万家庭全媒体大行动,旗下各媒体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受众特点,策划了征文、动漫、图片、视频和微新闻五个大类比赛。除了制作统一报花进行连续系列报道,还在杭报在线、杭州网、快报宽频等网络开辟专区,将活动新闻和优秀作品传到论坛,供网民投票或互相交流经验。此外,还在每晚9:00华数0频道播出的电视新闻节目《快报时间》中同步播出活动的电视报道。活动吸引了近百万人直接参与,网络选票超过300万张。杭州文广集团各媒体也纷纷通过官方微博、 动漫、互动电视、公益宣传片、手机报等媒介晒文明、讲文明,加强与观众、网民和手机用户的互动,打造多层次的立体传播网络,切实提高了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三是加强与中央、省级主流媒体的互动。借助这些强势媒体的力量,扩大重大主题宣传的辐射力,增强杭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