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走转改 > 浙江速递 正文

 

都市快报精心提炼城镇化浙江实践成果

 

 

    二、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诉求,注重微观视角表述。

    这组系列报道注重用微观视角表述,来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诉求,从而展现城镇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和农民生活的深刻变革。如《农民变市民 金老师一家的小城生活》,报道了嘉善姚庄71岁的退休村小老师金锦山一家五口,在当地推行“农民带地进城”户籍制度改革后迎来的崭新城市生活。如《三十年前洗脚进城 三十年里三易其房 一户农民家庭的住宅巨变》,通过39岁的龙港商人林广义的视角,从他的住房变迁过程,为温州农民实现城市梦作了生动的注脚。如《小镇爱血拼 一座小城开了两家购物中心》,以来自河南、已在诸暨店口镇打工13年的李云和为报道主角,围绕他的工作与生活,徐徐拉开一副小镇现代生活的动人画卷。这些报道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人或家庭为案例,展现中国城镇化进程已经深刻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命运的生动态势。

    三、理性面对城镇化进程中的机遇和问题,提炼有借鉴意义的实践样本。

    城镇化进程为农村带来发展机遇和美好前景,但同时也必然会出现一些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加以克服的问题和困难。可喜的是,我省一些走在城镇化进程前列的小城镇在应对“机遇与问题”中,都进行了一些有成效的、值得肯定的、可供他人借鉴参考的成果和经验。

    随着城镇化稳步推进,在田间地头干活的农业作业工人越来越少,人工成本越来越高,这是经营着1200亩家庭农场的叶善根面临的挑战。在《开着大奔种菜 为速冻饺子做馅 一位家庭农场主的现代农业样本》中,报道如实地介绍了他面临的挑战,然后请专家分丝析缕地分析应对这些挑战的步骤和思路,这种问诊把脉式的理性分析,为浙江乡村密集涌现的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城镇化的迅速推进也使得有些地方被“空壳村”、“土地抛荒”等问题所困扰,这组系列报道特别注重提炼消除这些困扰的实践经验和样本。如嘉兴率先于全国开始实行的“两分两换”制度:将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充分调动了当地农民融入城镇的积极性,成功地做到了“人进城、地不荒”。

    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一部分农村人成为完全享有“同城待遇”的城市居民。报道介绍了诸暨店口镇的成功实践。该镇从2010年开始推行外来人口社会管理创新政策,在创业、住房、就医、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新店口人“同城待遇”,使这个原有6.3万人的小镇顺利地容纳了7万外来人口在当地安居乐业,同时也使自己从一个小镇发展成一个小型城市——生动地证明了在城镇化进程中,只要措施和政策对路,“新市民”不是负担和压力,而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最具活力的动态资源。

    城镇化自然要搞建设,建设需要资金,资金也常常是各地城镇化进程中的一块大拦路石。报道介绍了温州龙港镇在搬除这块拦路石的实践之路。早在1984年,龙港镇就以“谁投资谁受益”的“农民自建城市”的独特模式起步,多年来持续开展了一系列以市场为主导的户籍改革、强镇扩权的尝试,走出一条城市发展的“另类之路”,从30年前仅有6000人口的沿海渔村发展成为今天中等规模的城市。

    浙江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实践和经验,对全国各地推进城镇化具有重要启示和样本作用,不但得到了许多有识之士的肯定,也受到了中央的高度关注。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提到了浙江奉化、海盐等地近年来在经营现代农业方面的经验及成就。都市快报“下一站,小城镇”系列报道,就是对文件精神的一个生动演绎和贴近实际的解读。

 

来源: 浙江省记协 作者: 编辑: 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