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同事说,想换个岗位。原因就是她觉得,在现在的岗位上觉得没有什么意义。她时常陷入一种迷惘,就是我这么辛苦做的事情到底有没有意义。其实,这种迷惘我们何尝没有过?刚做记者的时候,我们都觉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揭露社会阴暗面,荡平世间不平事,这是记者的社会责任。但是做得时间长了,越来越发现这只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很小一部分。有段时间,我也在想,是否自己做出来的都是一些无意义的信息垃圾?但是这两三年以来,我已经不这样认为了。
前年开始,杭州开始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吴菊萍的报道,省市媒体可以说都是不遗余力。她的事迹也的确是感动了很多人。这一事件的报道之后,我们也在想,其实吴菊萍是个个例,但不是孤立的,怎么让“最美”现象的报道能够常态化。我们在杭州新闻联播栏目中,开设了常设板块,最初叫“发现最美杭州人”,后来叫“让爱导航 发现最美”。目前这个板块已经播发报道近百篇,发掘了近百位普通杭州人身上的闪光点。连续14年斥资数百万捐助270多名寒门学子的萧山商人俞金法、捡到一箱苹果手机却物归原主的快递员余勇军、自制导游地图免费赠送游客的白堤“指路哥”顾忠、连续36年摆出凉茶摊免费为路人解渴的73岁老人顾忠根等等,都成了我们镜头中的主人公。我们感到,身边这样的平民英雄越来越多了。在杭州,斑马线前车辆会主动让行,高架上拥挤的车辆会主动避让120,谁能说社会风气的改善没有媒体宣传倡导的作用呢?
当吴斌事件发生时,我们的编辑记者团队迅速意识到这一事件的新闻价值和它在“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中的传播价值,在所有媒体中率先展开报道,并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立即召开策划会,迅速组织将这一事件放大。《新闻60分》节目在省内媒体中率先播出了吴斌事件的报道。随后播出的《杭州新闻联播》节目中,我们以“最美杭州人”的栏头来报道吴斌的英雄事迹,并配以本台短评《1分16秒 他用生命履行责任》,其他各档节目也连续滚动播出。当晚,频道连夜召开策划会,决定第二天再度掀起报道高潮。我们派出10路记者,分赴无锡事发地、长运集团、吴斌家,寻访被救的乘客、主治医生、吴斌家人、身前同事,多角度、全方位地挖掘,细致生动的报道,使得吴斌事件在这座城市不断升温,广为传播。吴斌追悼会上,上万群众自发悼念,我们独家推出直播窗口,播出《“杭州泪别英雄吴斌”特别报道》,创下了白天节目近五年来的收视率新高,网站用户也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这些报道,让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存在。而这种传播,起到了我们作为一个城市主流媒体应该发挥的作用。城市越来越美,大家越来越向善,社会上持积极心态的人越来越多。不做看客,要做建设者。
我们虽然不给这个社会直接创造财富,不直接加瓦筑墙,但是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就是我们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