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档日播时间长达122分钟,处理大量投诉和小纠纷为主的民生新闻记者,经常会听到记者这样的心声:觉得自己做的新闻太小,没价值。
所以,首先要避免作为媒体记者在履行职业所赋予的社会责任时,一个“眼高手低”的误区。我们也经常在开一系列的业务研讨会,其中有这样一个观点:虽然是小事,但我们做的都是善事,与人为善,为人解忧。这本身就是社会价值观最好的引导,同时也确实应了一句口号:“为百姓解难,替政府分忧。”比如我们《1818黄金眼》每天在报道的大量消费纠纷,邻里矛盾,我们有过统计,通过我们报道调解解决的,大概占了76%左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承担起了“弘扬社会正气,协调问题矛盾”的社会责任。像我们频道收视率最高的一档节目《钱塘老娘舅》就是以“处理矛盾纠纷,打造和谐家庭”为宗旨,挽救了很多破碎家庭,也及时遏制了一些潜在的社会不和谐因素。这也是最直观的共同打造和谐社会的社会责任,我们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平台,所以应该投入更多的热情去做好它。
记者的工作强度大,任务重,像电视记者,大多是日播的直播节目,一年365天,不允许出一点播出事故。
所以,一定不能把记者这个岗位,单纯地作为一项工作,职业道德和理想坚守不能忘。可能很多工作,它是完成了就行,但记者制作的报道是面对全社会公开的,它必须是严谨的,是对社会有益的,是不允许利用这个平台去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或者利益的。举个最近的例子,美国波士顿爆炸中遇难的女孩,是不是应该公布她的照片和名字,这最后就成了中外媒体的争论。“不要在还在滴血的伤口上,再一刀刀往下剐”,要充分尊重人。我们国家现在自上而下提倡人性,尊重人权,如果体现到社会责任,记者在报道这类新闻时,就要首先坚持这条职业道德的原则。要真正运作好这个强有力的平台,使之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公信力、影响力的社会组织。
中国梦是宏观的,是一个国家的,细解开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普通的小梦想。
因此,现阶段,记者又有了一项新的社会责任,去正确引导这些梦想,进而去助力实现这些梦想。在日常新闻中,很多人都会有他们各自的一些诉求,我就截取了我们《1818黄金眼》昨天民生版的串联单进行分析。一共20条片子,2条是突发,9条和梦想有关,如蹲点关注禽流感的医护工作者,他们近期的梦想就是早日歼灭禽流感,病人们都能康复;9条是处理老百姓的诉求,但在处理诉求时,是积极调解,正面引导。从而让我们的民生新闻,真正服务于社会大众。作为记者,立足于本职工作,以积极的心态,去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去助力各种小梦想,让人人都有梦想,人人都能实现梦想。
“走转改”活动已经两年多了,这是新闻媒体记者实践社会责任最有效的形式,其实也是记者回归新闻报道本质的一个途径。
从我自己的经验总结来看,要真正在“走转改”当中承担起社会责任,必须“感性深入采访,客观理性报道,生活鲜活展现”。在之前的基层报道中,我的几篇获奖作品,《北林垟山民的专属司机》、《德清校车的新征程》,都是这样来的。在采访中,几次落泪,采访中被深深感动,如果不出好的作品,自己心里都会觉得很不舒服。我们民生休闲频道,每年都在做公益助学活动——彩虹计划,连续六年了,帮助了1万8千多名贫困的中小学生筹集到了800多万的生活费,并且通过我们的活动,塑造了一个“最美浙江人”的群像。“彩虹计划”已经成为省内媒体公益助学的最亮名片。之所以有这些成绩,就是靠记者和摄像带着对孩子们的这种情感深入采访,通过电视画面客观真实地展现,人物饱满,事迹感人,自然就取得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我想,现阶段,媒体的社会责任就应该是,以自身实践正能量的实际行动,去引导整个社会的正能量;以一颗感性正直的心,一双理性客观的眼,将社会百态呈现在观众面前;以自身怀揣梦想奋力前行的报道,去助力普通百姓的普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