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走转改 > 体会感言 正文

 

做一个有力量的新闻人

 

——参加“做一个合格新闻工作者”专题培训班有感

    编者按:4月8日至12日,省记协在杭州举办“做一个合格新闻工作者”专题培训班,来自全省各级新闻单位的120余名媒体新进采编人员参加了培训。学员们普遍反映,通过培训班学习和研讨,不仅增强了对新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从事新闻职业的自豪感、使命感,而且学到了许多在原有媒体和岗位学不到的新知识、新本领。本刊选了10余位学员的培训心得刊登如下,相信对大家提升新闻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等方面,会有一定的启示。

    我的新闻梦源于中学时代。2003年非典袭击大江南北,人们恐惧、不安,这时一个清秀的面庞出现在电视银幕前,向国人报道了疫区情况。她叫柴静,中国第一位深入非典疫区的女记者。安静的柴一旦燃烧,便可成为一团熊熊烈火,从此“柴静”深入我的脑海,“新闻人”成为萦绕我心中的梦想。

    如今,我如愿以偿踏入媒体,以自己的笔触为人们送去向上、向美的精神食粮。每当一篇篇新闻报道见诸报端,并引起社会关注时,内心的喜悦无法言说。这时我明白了,做一个有力量的新闻人是多么的自豪,而新闻岗位在我看来更好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短短五天的新进记者培训,对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新闻人来说受益匪浅。从新闻一线的资深记者到直属领导面对面的交流,都从不同角度为我们诠释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有些前辈是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的一线记者,却仍保有最初的激情和对新闻的执着。这也许就是一种职责和使命。正如新华社陈芳老师所说,面对社会,记者要勇于担当道义;面对人民,记者要彰显赤子情怀。这是新闻的力量与价值体现,也是新闻记者的责任与使命所在。“社会责任”是做好一名新闻工作者要消化吸收的第一课。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的报道与评论,增强积极向上的社会信心,凝聚催人奋进的社会共识。自觉承担使命,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当代社会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应好,就能在时代进步的潮流中,成为中华民族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如果说责任是记者的第一要务,那么“创新”是新闻永葆活力的源泉,也是一名记者激情常在的动力。在我看来,记者要做到创新,就在于一个“勤”字。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在一线。

    要善于做一名思考型的记者,不仅要了解事实,而且要分析矛盾所在,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俗话说,新闻是靠脚底跑出来的,在今后的新闻工作中,我将坚持“改文风”的要求,用“政治家的头脑”和“艺术家的手法”,以“娓娓道来”的方式,真正把社会责任落实到版面上。

 

来源: 浙江省记协-浙江新闻界 作者: 《今日嵊州》记者 赵静 编辑: 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