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做一个合格新闻工作者”专题培训班有感
编者按:4月8日至12日,省记协在杭州举办“做一个合格新闻工作者”专题培训班,来自全省各级新闻单位的120余名媒体新进采编人员参加了培训。学员们普遍反映,通过培训班学习和研讨,不仅增强了对新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从事新闻职业的自豪感、使命感,而且学到了许多在原有媒体和岗位学不到的新知识、新本领。本刊选了10余位学员的培训心得刊登如下,相信对大家提升新闻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等方面,会有一定的启示。
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一年有余,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是我该写些什么?怎么写?我想这是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问题,却也是我一直在实践中寻求答案的问题。在省记协名誉主席江坪做的“做一个传播正能量的媒体人”的讲课中,我体会到,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首先树立正确的立场和责任意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笔下的文字代表的并不是单纯的个人观点,而是由报纸的性质以及这个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所决定。作为一名党报新闻工作者,我们应该以新闻真实性为原则,从维护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推动社会发展。立场决定导向,有了正确的立场,就知道该写什么,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
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省记协常务副秘书长傅亦军总结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成为一个勤奋能独挡一面的记者,第二个阶段,成为一个有思想善创新的记者,最后一个阶段,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专家型记者。有人说,记者首先要成为一个杂家,然后再成为某方面的专家。我想这与傅亦军的表述不谋而合。从没有方向、胡子眉毛一把抓的菜鸟到能分析判断、敏锐察觉新闻的专家,有些人花几年时间,有些人却一辈子也达不到,这与个人的勤奋、敢为人先、脚踏实地、善思求变等职业精神不无关系。
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需要无限的激情和热情。省广电集团电视教育新闻频道科技部主任舒中胜主持的《新闻深呼吸》,机关枪式的语速和针砭时弊的评论深受观众喜爱。他的讲课没有讲稿,只有一个主题:对生活的热情,对专业的激情。舒中胜讲了温州动车事故的例子,事故发生时,他正坐在回杭州的铁路上,从微博上看到有人发出求救的消息,刚开始也不以为意,后来,发的人越来越多,他给相关部门打电话确认事实。回到杭州已晚上了,当晚的节目已经录制好。然而,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面对如此特大事故如何按耐得住,发挥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提出建议、号召群众,在并不详细获悉事故,离播出只有一个小时的情况下,他临时召集工作人员进演播室录制。节目播出后,不少人前往事故现场,给救援工作带来帮助。如果你把一项工作当成一个事业来追求,对其充满了热情和高昂的斗志,那么你就会有无限的动力完成工作。
然而,单靠热情不够,还需要不断地发现。在当记者过程中,我时常碰到这个问题,这个事情写过了,还要写?这么小的事情有什么好写?其实,新闻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日常生活中。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获得者现任都市快报摄影部主任傅拥军拍摄的获奖作品《西湖边的一棵树》就是一组极为普通的一棵树,但是,傅拥军用了八年的时间拍摄这棵树。他说,“有时正巧有一些人在树下活动,我满怀欣喜将他们一并收入镜头中。”我想,正是因为这棵普通的树下的人物,体现了当下中国一个幸福感指数很高的城市里普通市民生活的缩影,才让它变得不一般。我们缺少的不是新闻,而是发现的眼睛。
作为一名县市报记者,与省级、市级媒体记者相比,我们缺少报道重大主题的机会,但同时我们有自身的优势。因为身处基层,所以,我们更能体会基层的百姓所想,写出鲜活生动的新闻报道。
树立正确的立场、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充满新闻热情、不断寻求改变,深入基层脚踏实地,才能出好新闻,这是我在三天半的培训中所得到的感悟,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我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行走在新闻战线这条路上,是我兴趣所致,通过这次培训的学习结合今后的实践,我期待自己能在不远将来写出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