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做一个合格新闻工作者”专题培训班有感
编者按:4月8日至12日,省记协在杭州举办“做一个合格新闻工作者”专题培训班,来自全省各级新闻单位的120余名媒体新进采编人员参加了培训。学员们普遍反映,通过培训班学习和研讨,不仅增强了对新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从事新闻职业的自豪感、使命感,而且学到了许多在原有媒体和岗位学不到的新知识、新本领。本刊选了10余位学员的培训心得刊登如下,相信对大家提升新闻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等方面,会有一定的启示。
“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培训班上,每天都与好多优秀的新闻前辈在一起分享他们的经验。有不少老师都讲到了近些年新媒体的发展,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的确,这一点我个人也感受很深。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电视、报纸等旧有媒体提出来的,网络应该是处于新旧之间的一个媒介。新媒体的主力是微博,当然还有近几年流行的微信,以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上的各种应用软件。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近几年的发展,可以说是飞速的,从最早的脱胎于博客,简单地记录博主的心情和杂事,到现在的传播咨询的主要平台,微博的发展,代表了整个新媒体的发展潜力。从去年年初,微博反腐,微博打拐等一系列由微博主导,并在全国迅速展开的行动,最后的效果不言而喻。
微博的快速发展,正全面进入我们的生活,作为记者,我们现在的许多选题,都是从微博上寻找,一些网友也把自己的的问题,在微博上广而告之,有些问题通过传统媒体的介入,能得到基本的解决。
作为电视台民生新闻记者,虽然自己各方面资历和能力都还不够,但对于行业的发展,也有自己的思考,对于目前以电视和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隐隐赶到担忧。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几乎每个智能手机终端,都是一台采编设备,每个网民都是记者,每个网民加上他们的手机,都是一个独立的电视台,他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对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实时地直播和报道。
当然,传统媒体也对外面发生的变化,作出了自己的调整,各个电视台和报纸,几乎都有自己的官方微博和微信,连老大央视也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和微信,以此来拉拢一批已经流失的年轻观众群体。虽然传统媒体对于新媒体的挑战,作出了自己的调整,但是我认为,还是不够,应当放下自己高傲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