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7天23个抗旱报道专版关注民生
7月下旬以来,我市遭遇史上罕见的高温灾害。8月10日起,都市快报推出“抗大旱 保民生 保安全”专版,至今累计刊发23个版,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应对高温干旱的部署和举措,集中反映各行业劳动者坚守岗位的生动事例和精神风貌,及时发布高温气象信息和防暑降温知识,形成全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携手抗灾的强大宣传声势。
8月10日《黄坤明在杭州市防旱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抗大旱 保民生 保安全》、8月13日《黄坤明赴城区检查指导防旱抗旱工作 努力打赢防旱抗旱硬仗》、《张鸿铭看望慰问坚守岗位的一线工作人员 高温天,大家辛苦了!》等报道,积极传递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出台一系列举措,确保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和用电,确保稳住“菜篮子”,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进一步做好“送清凉”、送服务等工作,全力打好防旱抗旱这场硬战。
8月10日《杭州执行史上最严格让电于民措施》、《全力抢救龙井茶》、《500多台应急水泵免费送农户》、《森林防火24小时值班》,8月12日《大杭州积极应对高温天气防旱抗旱》、《杭州初步拟定“有序用水应急预案”》、《杭州菜篮子基地积极抢播战高温》、《浙江各地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人工增雨》,8月15日《浙江史上首次8月颁布禁火令》、《农业局抗旱小分队送出800多斤应急蔬菜种子》、《翁家山上临时加装7个大蓄水池 茶农天黑上山浇水到天亮》,8月16日《91家单位设了163个爱心休息点》等报道,积极反映我市各地各部门把防旱抗旱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各项抗旱措施的落实,切实解决高温干旱天气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困难和问题,反映了全市党员干部心系百姓、务实为民的工作作风。
在《抗大旱 保民生 保安全》专版上,快报连续刊发多篇人物特写,充分报道我市各行业各部门的一线工作者坚守岗位,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所付出的辛勤劳动,集中反映了一线劳动者的精神风貌。如8月12日《嗨 我叫陈乃千 我和1391个同事在高温下坚守》,报道主人公是北山中队的交警陈乃千;8月13日《嗨 我叫常霄玉 最近天热 村民一早就来排队看病》,报道主人公是塘河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常霄玉;8月14日《嗨 我叫陈社玲 最近我的工作重点是给老人防暑》,报道主人公是应家桥社区的助老员陈社玲;8月15日《嗨 我叫阮翠军 我给杭州道路降降温》,报道主人公是下城区城管局汽车场的洒水车司机阮翠军。这些人物特写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配发反映他们劳动场景的大幅彩照,版面清新,文风细腻,刻画描述了他们在烈日酷暑下坚守岗位、忘我付出的感人情节。
通过这些劳动者代表,读者还了解到该行业的集体风貌,比如7月中下旬以来,全市1392名交通民警始终坚守岗位,指挥交通、疏导车辆、处理交通事故,尽心尽力服务群众,经受住了高温“烤”验。
快报还以每天一版的篇幅刊发有关气象信息报道,详细解释每天的气象现象,分析未来的天气走势,以便读者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避免高温伤害。在报道中,快报积极为读者寻找并预报“秋凉”的喜讯,这从8月10日《双休日两天都有41℃ 下周二起可能慢慢凉下来》、11日《昨天杭州40.7℃ 周边县市人工增雨 市区未能分享到清凉 但气温开始有了下降苗头》、12日《气温告别40℃缓慢下降》、14日《昨天终于告别40℃ 周末预计下降到36℃ 转凉的节奏坚定地走起来吧!》等标题中可见一斑。
此外,快报也刊发了多篇应对高温灾害天气的知识性报道,如8月10日《接线板不要插上过多电器插头 电动车千万不能十几个小时连续充电》、《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怎么区分?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有什么表现?》等,提醒读者做好防暑降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