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走转改 > 体会感言 正文

 

蔡俊:跨行媒体人的记者路 甘苦同尝

 

    作为一名摄像记者,每天与15斤重的摄像机相伴;通过自己的劳动,留下每一个今天的事实、明天的回顾、后天的历史,这就是我的日常工作。03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有十个年头,但真正从事媒体工作也不过三年时间。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对于记者这个职业从一开始我就有一种深深的迷恋;而自己在新闻工作前的经历,也给现在的记者工作提供了有用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积累。尤其是去年开始从事民生新闻报道工作以后,让我对新闻工作和记者的职业有了更多、更直接的感触。

    我们德清台从事民生新闻报道的是一个以年轻人为主的团队,也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集体。在这个团队里,因为有前辈的指点与帮助,搭档的商量与协作,使我的工作得以很快变得适应起来。作为摄像,随着日常新闻采访时间和经历的增加,我也开始不再局限于做一个简单的摄像,也会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对选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为报道的丰满和完善做出自己的努力。记者的工作是一个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做记者之前的几年教书经历,让我在人际交往、与人沟通上,都显得游刃有余,使得平时的联系选题和开展采访变得轻松很多。有些采访对象在经过几次交道之后甚至成为了朋友,在平时的工作中,也能成为我的线人,为我提供不少新闻线索。

    民生报道,不只是帮忙服务类和情趣知识类的报道,很多时候都承担着新闻舆论监督的重任。作为县级台、小媒体,新闻监督一直开展得十分艰难。但是面对群众的难题和百姓的期待,我们又无法回避、绕行。从事新闻工作后,我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报料和选题。今年以来,频道通过加大热线接听力度和加强记者应急值班工作后,对开展监督类报道的态度更加明确。由于平时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也很留意积累相关的题材,因此在随后的工作中就马上体现出来,今年以来,我和搭档几乎每个月都会拿出几条涉及百姓难题和公共领域的监督类报道。看到通过我们的报道,使得群众的难题解决了,一些公共领域的问题改观了,我心底都会升起一份小小的成就感。当然有时也会有无奈与失落,比如辛苦采制的报道被撤下,以及报道反映的问题得不到根治等等。

    英溪河是武康的母亲河,围绕英溪河的污染和保护,我们会经常接到市民的热线。从去年的大量死鱼到今年的水质污染,我们先后做了多条报道。记得在做死鱼调查报道的过程中,我们在现场再三询问环保部门水质的情况,但环保部门只是说,水质比较差,溶解氧很低。在第一篇报道介绍了死鱼现象和含糊的水质情况后,我们不死心,继续联系相关部门追访分析死鱼的原因,但是相关部门都不太愿意出来分析死鱼的原因,即使是说了也依然只是一些避重就轻无关紧要的内容。特别是当我们得知水质监测报告出来之后,马上找到环保部门想让他们来分析一下原因的时候却遭到了拒绝。无奈之下,我就在现场将报告单用手机拍摄下来,然后联系省里的专家,通过电话采访的形式将这篇报道的后续部分完成。在做这篇死鱼报道的时候我也松懈过,想放弃过,是不是将现象表达出来,而将其他的后续工作交给相关部门就可以了呢?前面的同事也都是采取这样的做法。但是最终,记者肩负的社会责任激励了我。不管阻力多大,我们决心将报道完成,给希望了解事实真相的广大观众和提供线索的爆料人一个完整的答案。虽然在整个报道当中依然存在许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但是,通过这样的报道,我们也发现,现在县里的环保、渔政执法等相关部门,以往的推诿、阻挠等现象都在慢慢发生改变,到现场的速度,对群众的态度,以及接受采访的方式等等,都有了明显的改观。我想,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成果之一吧。

    当然,作为记者,客观公正的立场也不可缺失,而要实现这一立场。更需要我们去做大量的深入的采访,才能做出更加贴近事实的判断。

    作为新闻工作者,拿起舆论监督的武器,旗帜鲜明的揭露社会的灰色地带、黑色地带,批评不良风气,弘扬正气,并且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导向作用,这不仅会增强新闻工作者的权威性与战斗性,也会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很多记者对此都有同样的理解和看法,但是,要真正肩负起这样的使命,实现这样的目标,我认为核心还应该是记者自身。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知识储备,时刻关注身处的这个社会和时代的细微变化并努力加以采访记录,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捷的思维去深入的思考,才有可能去准确的把握、正确的反映和公正的报道、解读。

    而这些,对我来说,都还只是一个开始。面对以后的记者生涯,我都将会以此来鞭策自己,警醒自己,努力去做一个更加合格、更有担当的记者。(湖州市记协供稿)

 

来源: 德清县广电台 作者: 蔡俊 编辑: 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