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舆论环境十分复杂,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快速普及使得人人都能做记者,人人都能发新闻。在不经意间,虚假新闻、失实新闻便会层出不穷,有的甚至与法律、伦理道德相抵触。借着互联网络这个方便快捷低门槛的传播平台,这些虚假、失实的新闻会成爆炸式增长。一旦虚假、失实、恶意攻击的这类新闻多了,那么就会对我们的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作为一个职业媒体新人,自己一定要清楚什么是正确的舆论导向。国际意识形态斗争非常激烈,国内舆论环境面临新的形势,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心理的驱使下,要是主流媒体不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那么所采编的新闻也就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民情、民生,主流媒体也就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这不由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清华大学某教授就当前热议的一个事件发表意为“强奸陪酒女要比强奸良家妇女的危害性小”的言论。言论一出,立即受到了网民和舆论的谴责。就在当晚,央视播出的《新闻1+1》节目中,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批驳了该教授的不当言论,称“微博140字让知识分子不再深度思考”,并指出其“违反常识、突破底线、冒犯公众”。白岩松还说,要永远对现实提出建设性意见,不被利益所绑架,做一个正方向的推动者。做啄木鸟,通过找出树上的虫子,去维护整个森林的健康,而不是喜鹊,天天说好话,于森林健康却无益。
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同时也应该不断地完善自己,做一个有责任的媒体人。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认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有三点:1、学习理论,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2、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3、严谨细致,用心做好工作。他告诉我们这些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时间、地点、名字、内容是最容易搞错的部分,而这往往也是新闻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一定要细心再细心,采访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采访时要胆大心细,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很好地完成新闻稿件的采编。
胡坚副部长的言语幽默风趣,虽然在讲道理,但是一点也不觉得枯燥、乏味。相反,我们大家还被他幽默风趣的言语逗乐,时不时地发出笑声。
4天的培训很短暂,但是让我感触也很深。前辈们的这些经验与心得一定会成为我今后工作上的一份宝贵的财富,激励我做一个有责任、能传播正能量的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