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战线抗台报道传递正能量
浙江广电集团:集团军作战 全媒体联动
10月5日,今年第23号台风“菲特”袭击浙江沿海等地,由于正值国庆长假和天文大潮,气象条件复杂,人员转移困难,防汛防台形势严峻。面对这一情况,浙江广电集团集团立即启动防台抗台应急预案,把做好抗台报道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集团编委会对6大电视频道的采编播和技术人员以及卫星直播车等进行统一指挥、集中调度、协同作战。同时,广播、网络等播出平台也积极响应,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宣传声势。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广电集团所属各宣传单位参与抗台报道的采编播及技术人员超过300人,派出卫星直播车5辆,累计播出抗台报道200小时以上。浙江卫视向央视上送新闻素材总时长超过10个小时,传送报道超过200条。先后在央视1套、2套、4套以及新闻频道的各档新闻栏目中播出浙江抗台救灾新闻100多条,其中10月5日至7日连续在央视《新闻联播》中播出我省抗击台风“菲特”的多条报道。浙江之声上送央广的抗台报道近20篇,其中在中国之声《联播》、《报摘》两档主要新闻栏目中共播出新闻6篇。这些报道全面反映了我省各地防台、抗台以及灾后救援的情况,有力配合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为我省夺取抗击强台风“菲特”全面胜利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整合全集团报道资源,壮大抗台报道舆论声势
台风来袭,集团党委、编委会果断决策、紧急部署,采用跨频道、大兵团、立体化的“集团军作战”报道模式,以浙江卫视为龙头,集合广播、电视、网络等多个播出平台的采编力量,形成广电抗台报道的强劲合力。从10月6日18:00开始,集团所属的浙江卫视、钱江都市、经济生活、教育科技、民生休闲、公共新农村等6个省级电视频道通过“大平台播出”的手段,在当天五个时段推出《抗击强台风菲特》特别节目, 新蓝网也同步进行网络直播。分布在全省各地的人员和车辆由抗台指挥部统一指挥,采编力量科学布局,直播节目梯次推出,新闻资源同享共用,有效发挥了电视整合传播效应。同时,广播媒体也充分发挥灵动、快捷、信息量大的优势,打破常规编排推出直播节目,不仅高密度插播气象、交通等实时信息,还积极为电视直播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新闻线索和节目素材。新蓝网全面集纳多方报道资源,使广大网民全方位、立体化地了解我省各地干部群众奋力抗台的感人过程。浙江卫视在10月7日至9日又推出三档直播节目,跟进关注我省各地受灾情况。在整个抗击台风“菲特”过程中,各宣传单位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丰富新闻信息,扩大报道影响,实现了信息传播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体现全媒体传播优势,丰富抗台报道内容形式
除了电视频道的“大兵团”作战,荧屏多重呈现外,广播频道也充分发挥其迅速、及时、灵动、快捷和收听便利的优势,为抗台报道又添一抹重色。浙江之声持续推出直播节目“直击菲特 风雨同行”,几天来共收到各类爆料、咨询信息和转发评论上万条,采编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帮助解答,提供各地灾情、交通路况、注意事项等服务,受到听众的广泛好评。交通之声利用自身独有的交通网络资源,发挥“动态广播、服务媒体”的专业特色,从10月5日到7日中午,共精编播报全省高速、市区路况、气象资讯近1000条,“菲特”快报60多档,连线报道和录音报道100多篇,特别在台风登陆前后高密度播出各类服务救援信息。广播经济、音乐调频、城市之声也打通全天直播流,不间断推出特别节目,体现了车载收听的良好效果。
同时,集团各宣传单位还充分利用新兴传播平台与即时传播工具,形成了网台互补、信息互通、受众互动的“全媒体”传播格局,有效扩大了信息容量,提升了传播效果。10月7日正值第二季“中国好声音年度盛典”,浙江卫视利用“好声音”的影响力,将采编人员在抗台一线发回的微博、微信等内容进行整编后穿插在“好声音”预告的平台上进行推送传播,让受众全方位接收浙江卫视的节目信息。浙江经视在“抗击台风菲特”的特别报道中首次打出了“全媒体”记者的概念,一线记者在官方微博实时发布抗台现场最新情况,整合防御台风服务信息,突破了只在电视屏幕上看新闻的界限;演播室实时刷新微博、微信、短信平台,强化与观众的互动,弥补了电视新闻在内容丰富性和时效性上的局限。教育科技频道《新闻大直播》栏目充分利用浙江省台风路径实时系统、浙江气象局网站、浙江防汛抗旱指挥部实时水情雨情系统、浙江高速公路电子地图路况信息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官方微信微博,在栏目中同步发布权威信息;通过频道、栏目微博、微信广泛征集台风讯息,从全省各地收到的照片就达三千多张。浙江之声的微博微信平台在直播期间,每小时可接到相关讯息近300条,许多网友在发来最新台风动向的同时,也讲述了一些台风天发生的感人故事。交通之声在微信平台上推出“直击菲特,93和你在一起”主题活动,共接到信息超过5万条,其中80%是广大听众发送的高速路况信息,而这些信息又通过电波传向更多的听众。钱江都市频道、民生休闲频道、广播经济频道、广播民生996、城市之声等频道也都在其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同步开启了“追踪菲特”专题,刷新播报台风的最新动向,有力提升了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
发挥全方位服务功能,彰显抗台报道人文关怀
“菲特”影响浙江时正值国庆长假和旅游高峰期,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减少台风灾害损失,成为浙江卫视抗台报道的重中之重。他们及时动员和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地做好台风防御准备,同时,记者也深入一线,与当地干部一起劝导转移危险地带群众。在平阳,记者邢一人、张炯䠀着过胸的积水,全程拍摄当地党员干部营救受伤村民;在瑞安,记者周文、黄利伟得知有1000多名群众被围困,通过多种渠道联系上武警官兵,一起赶赴现场救人;在三门,记者管卫丽、郑晓跟踪拍摄了当地工作人员六次上门劝说一位85岁老太太人转移的真实故事,充分展现了浙江抗台“以人为本”的理念。浙江之声、钱江都市、浙江经视、民生休闲、交通旅游导报等各宣传单位的报道也都无一例外地将人放在了台风报道中最重要的位置,彰显人间大爱,体现人文关怀,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
在做好报道之外,各频道还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全力为广大群众做好服务工作,在抗台救灾中体现服务群众的根本宗旨。《小强热线》得知普陀山有两名游客患病,急需救治,但得知轮渡停运,情况危急的消息后,多方联系,最终安排轮渡紧急出动,将两名游客顺利送入医院治疗。《1818黄金眼》通过直播室的技术改进,将直播画面即时切到官方微博互动界面,在将受困群众的求助信息,进行第一时间传递,发动社会力量进行帮助,同时也第一时间发布相关部门的权威信息,方便群众及时掌握,从而在百姓和职能部门之间搭建了一个通常的互通平台。广播交通之声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参与抗台,身体力行地传递爱心、服务受众。10月6日傍晚,持续暴雨造成杭州城区多处积水严重,返程车辆排成长龙。FM93接到听众的紧急求助,一个5岁的患病小宝宝在车上被堵一个多小时,情况危急。广播播出后,路上听众纷纷为解救小宝宝出谋划策。附近的一位民警迅速步行䠀过齐胸深的涵洞积水,找到小宝宝,与另一位民警一起将患病的幼儿送到医院。在了解宁波余姚很多老人和孩子被困家中断水断粮的情况后,FM93还通过节目在短短几小时内征集到5万瓶矿泉水和2000份食品,连夜发往灾区,并且在第一时间联动各路专业救援力量,来自义乌、萧山、杭州的数支救援队迅速集结,赶赴余姚救援,在大灾面前传递了全社会的爱心力量,也彰显了媒体的社会服务功能。此外,广播经济频道的“95相伴回家路”、民生资讯广播的特别节目“随风而动,直击菲特台风”,城市之声建立的“有求必应”服务平台等都重点关注台风动态,提供天气、路况、高速行车、涉水行车等实用资讯和服务,充分发挥了媒体的服务功能;少儿频道也特别关注安置点的儿童和台风对暑假班上课影响等与少年儿童相关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