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媒体,职业新闻人该怎样传递正能量、传递怎样的正能量呢?这是本次培训的主旨。
到底什么是正能量?其实,这个名词我们并不陌生。
科学的物理解释是:“以真实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物质为正,能量小于真空物质为负。”
衍生开来,它被赋予了广泛的社会意义。
原省记协名誉主席江坪在讲课中把正能量概括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健康理性的思维方式;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在微博中阐述:“什么是正能量?1、健康的能量,从个人到社会群体,都需要健康,健康才有活力有生命。正能量就是促进健康。2、向上的能量,促进不断的成长与生长,提升人的品位与社会进步。3、向善的能量。善让社会充满爱与和谐,在人与人之间传导幸福快乐,让人间成天堂。4、持续的能量,能让一切生生不息永续发展。”
正能量无处不在,只是需要人们激发和传递。
有这样一名共产党员,他叫刘景福,是温州12路公交车唯一的驾驶员,是温州唯一一名住在“山上”的公交车驾驶员,也是唯一一名常年无休的驾驶员。53岁的老刘,在17年行车生涯中创造了60多万公里零投诉、零事故、零违章的安全行驶记录。家人从埋怨到支持,从心疼到自豪,这些柔和的细节描述在《2011年北林垟山民的“专属”司机》电视报道中被淋漓尽致地释放,让我们感受到了新闻的温度。
这类正能量的新闻不胜枚举,如广播电台的《路灯爸爸》、《马路婚礼》、《对话县市长》等活动和栏目,借用省广电集团副总编董传亮的话:市场就是需求,创新就是媒体人的职责,激情就是你的状态,有了这些才能做成事。
接力正能量,感悟“只有热爱才有真正的力量”。
“树立责任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增强自身素质,学做一位有眼界、有境界、思考型的记者。”八位主讲人不约而同地提醒着我们,“一个媒体,一个新闻人没有‘问题新闻’,是没有力量的,也难以传递正能量。”
新闻创新从来就不是突发奇想,而是狠下苦功、长期积累的结果,正所谓每一个报道的成功都在于创新策划。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冯卫民针对不同类型的报道创新,生动举例并细致地介绍了十多类创新技巧,辟如在重大主题报道创新中,怎样注重主题中的重点话题和受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在新闻评论创新中,怎样抓准选题、创新形式、改进文风;在摄影报道创新中,怎样以大众视角努力反映群众呼声、服务群众生活、引导群众思想。这些经验总结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立体的思考视角,受益匪浅。
用心干实事,一半靠学习思考,一半靠体验领悟。
常言道:“记者笔下财产万千,记者笔下人命关天。”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要始终把握好正确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稳定导向和道德导向,全面地、系统地、群众地看问题,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避免失实新闻、虚假新闻。
在未来的媒体岗位上,我们要严谨细致用心做好工作、刻苦磨练增强职业修养,时刻警醒“记者责任千斤重,人民冷暖记心中,倾心传递正能量,同心共筑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