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走转改 > 体会感言 正文

 

徐凯伦:把人间冷暖放心中

 

    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的是很多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种种感动体会,感受到的是每一位讲课人对新闻工作的执着和热爱。

    面对事实,不断追问真相;面对人民,彰显赤子情怀。在当今新媒体环境下,记者更需要担当起社会责任。尽好这份社会责任,不光需要记者做好单纯的新闻工作,还需要记者做好社会的建设者。省记协副主席钱大成和省广电集团电视民生休闲频道新闻部主任助理余云都不约而同地说到了这个话题。

    对此,省广电集团副总编董传亮有着深刻的体会,他给大家举了一些例子,说明什么是记者在新时代下的社会责任,即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和其工作人员只有在参与社会建设,抓住群众生活各方面需求才能有效地传播正能量。浙报集团副总编冯卫民也讲到了这种记者的职业追求,比如,该报业集团的一位80多岁的高级摄影记者徐永辉退休后还坚持拍照,承担起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工作责任,通过他的摄像机做了一辈子的社会生活的建设者。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鲍洪俊在讲到他眼里的记者时说,记者要知道是与非,公与私,职与责,利与益,美与丑,忧与乐。他说,独家的深度调查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形势下和网络媒体竞争的重要优势,传统媒体的记者要自强不息,智慧善良,做有职业激情,心怀中国梦的有社会道德的“大记者”。在我的学习中,这是记者社会责任的另一种体现,不光在工作中体现,更是在为人处世中体现。

    如果说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的讲座像是对新一代新闻工作者孜孜不倦的经验传授和心得分享,那么,都市快报摄影部主任傅拥军的讲座更像是和参加培训的所有人闲聊自己的工作。

    傅拥军的照片是一种有温度的图片新闻,这位摄影记者在一段时间从某次偶然机遇中获得灵感,只拍摄西湖边的树,还拍出了群众对树的感情,很多人根据这些照片,纷纷找到照片中的树,和树合影,并在博客上问他,这是你那张照片上拍过的树吗?这种感情我想对生活在杭州的人对西湖,对杭州,和对生活的一份真情。傅拥军找到了和很多这样的人有着共同感动的那片温柔地。在一个下雪的过年期间,他当时认为自己因为是新人被“欺负”派去单位值班,下大雪,他在马路上,依旧带着相机,心里却念着家人,这时他在一家茶馆前看到几位茶馆的工作人员,她们在他眼里,也和他一样,不能回家,要在茶馆值班。当那些工作人员问他,能帮我们拍个照吗,我们可以寄给父母看。此时,带着同样心情的这位摄影记者,给她们拍了照片,登在报纸上,题目的意思是,让所有过年不能回家的人,可以用这种方式把带着照片的报纸寄回家去给父母看,他们在杭州的生活得很好。这是媒体人和群众的共同心愿。听傅拥军说,他现在还在拍树,把树当人拍,拍出了味道。

    江坪赠送给与会者4句话:记者责任千斤重;人民冷暖在心中;倾心传递正能量;同心共筑中国梦。这将是我毕生受用的座右铭。

 

来源: 浙江省记协-浙江新闻界 作者: 浙江教育报社记者 徐凯伦 编辑: 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