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独家视角 科学引导舆论
都市快报第一时间介入禽流感疫情报道,每天在“第一事件”版面开出3-6个专版,权威发布疫情动态信息,全面报道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积极应对举措,引导公众科学理性对待疫情,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同时,都市快报还积极宣传医疗卫生知识,提供与禽流感防治相关的各种服务信息,稳妥疏导公众情绪,消除不必要恐慌。
积极答疑解惑 科学引导舆论
当公共危机出现时,要让群众不信谣不传谣,最重要的是及时准确全面权威发布疫情相关信息。为此,快报每天根据疫情发展变化,结合快报读者热线电话,集中梳理一些公众最关心的问题,请权威专家进行解答。如3日《浙大一院传染病科主任盛吉芳昨接受快报专访 从目前病例看H7N9不会人传人 现在起确诊只要几小时 达菲等药物对治疗有效》、5日《浙大一院李兰娟院士昨再接受本报专访 详细解答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焦点问题》、6日《我带来两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六位专家昨聚浙大一院 谈浙江如何诊治H7N9》、8日《本报再次专访李兰娟院士等核心专家 集中问了三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9日《浙大一院这例患者的最新情况怎么样?为了救他,医药费已经花了多少?上海4岁小患者已经治愈,这件事您怎么看? 昨天李兰娟院士答记者问》等报道,积极为读者答疑解惑,科学理性引导舆论,对稳定人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宣传防护知识 做好服务工作
4月1日,疫情发生第二天,都市快报刊发报道《上海安徽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两人死亡 为全球首次 浙江目前没有发现此类病例 近期发烧咳嗽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在标题中和报道中提醒读者: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都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如有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以防感染他人;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就医;还应避免接触和食用病(死)禽、畜。
4月3日《最近发烧去医院,记得戴口罩》、4日《发烧39℃以上要特别小心 带血白斩鸡 半生的煎鸡蛋不要吃》、6日《最近发烧一定不要拖 一定要及时去县级以上有发热门诊的医院就诊》、《一夜跌回冬天 明早杭城最低气温4-6℃ 冷暖交替最易感冒》、《板蓝根更多是心理安慰 国家级名中医从不用它抗流感》、7日《不要碰野鸟、鸽子 去菜场减少接触禽类不要踩到禽类摊点的污水》等报道,积极传播科学正确的医疗卫生知识,提醒公众做好预防工作,消除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展现独家视角 报道生动感人
在禽流感这一“同题作文”大赛中,快报注重挖掘独家因素,以高度新闻敏感力和执行力,提供给读者多篇视角独特的优秀报道。如4月5日《本报为您详细披露杭州67岁感染者诊疗进展》,快报记者独家进入传染病房会诊办公室,通过视频看到杭州患者杨某,通过采访杨某的主诊医师,详细披露诊疗进展,这也是杨某治疗画面首次见报。7日《杭州67岁患者杨某的老伴 昨天和本报记者细细聊了两个多钟头》,在公众神经都被禽流感弄得非常紧张的时刻,快报记者找到患者的亲人来给大家现身说法,还原事实真相,述说亲身感受,以消除不实传言,舒缓大众紧张情绪。在快报记者笔下,这位大妈真诚善良,虽然自己亲人不幸染病,生死未卜,让人担忧,但她最担心的还是“别给别人生活添麻烦,别给别人生意添麻烦!” 这种理性与善良,让读者深受感动。
4月10日《上海是否永久停止活禽交易 将征求市民意见 全世界各地怎样买鸡买鸭吃鸡吃鸭 本报“浙江学子在海外”为你全景播报》,都市快报通过浙江学子在海外QQ群,在线采访在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日本等地的中国留学生或去过当地的学生家长,报道了在国外菜市场里如何买卖鸡鸭的情况,可供国内相关部门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