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走转改 > 浙江速递 正文

 

《浙江新闻联播》探索调查式报道

 

    多点合作、多台联动,自己发掘、自己调查,自己反馈。

    《联播调查:东海的呼唤》虽然主报道只有三篇,但这三篇报道中却涉及了17个拍摄场景,其中5个场景都在茫茫大海上,涉及到人员安全等系列问题,拍摄难度较大。6个兄弟台出动了8组记者,经过10多天的拼搏,才努力完成。期间还想方设法解决了出海经费、人员安全等一系列困难。“舟山正宗东海带鱼400多元一条”,“休渔期未到,温岭、舟山数千艘渔船停在港口不再出海捕鱼”,“三路记者出海捕鱼,捕到的却大多是虾菇”,“温岭码头数千吨幼鱼以1元1斤的价格卖去做了饲料”,“密得连针都穿不过去的渔网”…… 大量真实、鲜活、震撼又来之不易的新闻事实,加上渔民们发自内心的呼唤,使得整组报道既扎实又好看。从现象到提出问题再到记者求证的调查方式,再加上省海洋渔业部门的权威数据,也保障了报道的深度与厚度。

    如果,此片单独由卫视记者完成,需要多少人力?需要跑多少地方?采访成本会多高?而使用新的合作方式,三篇报道,卫视只出一个编辑,不出记者,通过调查联动方式全省的东海渔业问题也已一目了然!由于提前介入策划,在周密策划的基础上三个沿海兄弟台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随后,台州、嵊泗、普陀台也主动要求加入,为我们的报道融入了更多的新鲜资源。六个兄弟台正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后整组报道有现象、有调查、有结果、有反馈,四天时间连续播发五篇,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反馈报道方面,也充分发挥了省市县三级协作优势,从“省海洋渔业局开通气会证实和肯定我们的报道”到“温岭212名鱼老大按红手印要求延长休渔期”再到“各地纷纷向东海投放鱼苗”,点线面结合,三维立体式的反馈报道,进一步增强了这组调查报告的影响力。
《浙江新闻联播》的编辑,只有五个半,因为部分编辑还要承担其它栏目的制作,看上去势单力薄。但这五个半人身后,却是90个兄弟台、千余记者的大力支持。

    认准方向、坚定道路,把“新模式”打造成“金品牌”。

    在《东海的呼唤》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浙江新闻联播》编辑小组趁热打铁,联合兄弟台再次策划推出《联播调查:关注爱心营养餐》系列报道,“营养餐为何变成了营养奶?” “山区学校办食堂难在哪儿?” “爱心助力 不让山区孩子空盘子”三篇报道,从浙南偏远山区孩子的营养午餐切入,反映出由于地方财政投入不足,导致山区孩子吃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营养餐的困境,并探索破解之道。报道在策划、合作模式上沿用了《东海的呼唤》的成功经验,并利用QQ成立网络项目讨论组,多次召开策划会议,三易其稿,形成策划方案。同时,进一步明确调查类报道拍摄纪律:一、策划方案单独发给真正能参与拍摄的台,而不是之前的“广撒网”。二、策划方案不得随便传阅,更不能发给各地相关部门。由此保障“创意”不外泄,有关部门不阻挠。三、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改方案,继续保持“结构按策划来,情况按各自特色来”,保障报道的真实性与各地的差异化。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下,七个兄弟台参与了“营养餐”调查报道,两个台参与了全程策划。报道播出后,也得到了省教育厅的关注与认可,相关负责人还就此问题接受了卫视专访。

    好的开始只是成功的一半。营养餐还未播完,联播编辑小组就已同时启动《联播调查:校车五问》策划,参与兄弟台增加到二十多个,策划智囊团增加到三个台。

 

来源: 浙江省记协-浙江新闻界 作者: 刘艳琼 编辑: 刘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