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磨标题磨到抓狂,找人谈工作谈到半夜
温岭日报的采编人员一直很紧缺。温浩杰到报社工作后,培养能征善战的人才队伍,成为工作重点之一。
首先被“苦其筋骨、劳其心智”的是报社的中层干部。时政部副主任吴鹏飞说:“最痛苦的是他让我们反复打磨标题。原先我们习惯于做的标题都偏硬,温浩杰来了以后,常常因为一个标题让我们修改多次,并且不厌其烦对我们讲怎样做好标题。有时候连改几个标题都被他否决,真是令人抓狂。但是,当我们痛苦一晚上终于想出一个好标题的时候,那种成就感真是无法言说。”
网络部副主任吴海滨是中层干部中被温浩杰“约谈”最多的人之一。2011年,报社准备大幅度对温岭新闻网、虎山论坛进行改版,网络部承担的任务最重。温浩杰经常在值班间隙将分管编委和网络部负责人请到自己办公室,分析国外、国内先进网站的优势,交流改版建议,常常一谈就到半夜。那时,吴海滨新婚不久,妻子江倩倩也是报社要闻版编辑。常常江倩倩做完版面、逛完“淘宝”,老公和其他同事还在温浩杰的办公室里谈工作,一等就要等到晚上12点多。后来,实在无法忍受的江倩倩直接向温浩杰抱怨:“你能不能把我老公的时间多给我留一点?”
在报社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温岭新闻网、虎山论坛成功改版,成为当地最有影响力的网站,吴海滨也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新闻技术工作者。
对于刚进报社的新人,温浩杰和报社编委会成员一起,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帮助他们明确职业规划。新进报社人员试用期满后,要进行一次同题采访,所写稿件由编委会领导和部主任打分并写出点评,最后由温浩杰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工作岗位。
新进人员工作转正时,也要经过考评,而且只有70%的新人能够如期转正。
温浩杰说:“通过各种制度和机制,选拔优秀人才,淘汰不合适人员,最终使采编队伍成为一支精良、善战的团队,这才是报社发展的真正动力。”
“汤圆、披萨、暖手宝……他总能给我们温暖的惊喜”
去年平安夜,温岭全城都弥漫着节日的气氛,温岭日报办公大楼灯火通明,夜班工作人员正干得热火朝天。
晚上9点多,温浩杰走进办公室,给值夜班的编辑记者每人一只包装精美的礼物盒。办公室里一片惊喜,同事们拆开一看,哇,是一只暖手宝。“我正在抱怨节日值夜班好冷,收到这样温暖的礼物,心里那个暖啊。”时政部副主任江盈盈说。温岭日报团委书记李斌波介绍道:“圣诞节前,温总托我帮他买一批暖手宝,一共花了1000多元,都是他自己付的钱。他还自己买了礼物包装纸。平安夜晚上,他在办公室一个一个亲手包好,然后一个一个亲手送给值夜班的同事。”第二天,报社几位女记者一起上街,精心挑选了一对靠垫和一个心愿瓶送给温浩杰,心愿瓶里塞满了她们写的小纸条和折的千纸鹤:“您的礼物温暖到了我们,我们也想热乎下您……”
李斌波说:“温浩杰副总编经常给我们温暖的惊喜。每年元宵节,他都会买来汤圆,亲手在办公楼下煮好,一碗碗端给上夜班的采编人员。那年温岭第一家‘必胜客’开张,他花了1000元,把店里所有品种的食品、饮料打包回来,让大家一起尝鲜。记者走基层到农村,回来后,他又不声不响把每个人在田间地头的照片制作成艺术相框,让同事们作为永久的纪念。”
2011年11月,吴海滨要结婚了,温浩杰突发奇想:“我给你们特别制作一份‘温岭日报新婚号外’吧。”接下来的几天,他亲自设计版面,请报社同事写稿尽情“八卦”一番新婚夫妇。担心印刷质量,他又带着吴海滨赶到温州印务公司,监督印刷这1000份“号外”。吴海滨说:“印刷这份报纸花了800多元,他一定要替我付钱,说是当作给我的礼金。其实,他给我做这份结婚报纸,已经是送给我一份超级大礼了。”
“生活里,他不像一个副总编,更像一个亲切的朋友”,这是温岭日报所有人员对温浩杰的印象。李斌波有一次要做财政局长视频访谈,即将要开始录制的时候,温浩杰突然发现他穿了一件T恤,衣着不够正式。出去买衣服已经来不及了。10多分钟后,温浩杰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从外面跑了回来,手里拎着三件衬衫,让他赶快试穿。原来,温浩杰一路跑回自己的宿舍拿了自己的新衬衫让他救急。李斌波非常感动,以后做视频访谈再也不敢马虎了。
火车站过道里,一家三口蹲在地上吃晚饭
温浩杰是杭州人,妻子范棕莲在台州黄岩工作。从谈恋爱、结婚生子到现在,8年来,两人一直两地分居。今年,儿子要上小学了,被送回杭州,由70多岁的爷爷奶奶照顾,一家三口分居三地。
说起这个工作狂老公,范棕莲眼泛泪花:“我怀孕的时候,他还在钱江晚报工作,很少有时间来看我,从来没有陪我做过一次孕检。剖腹产生孩子那天,我打电话给他,他说会尽快从杭州赶过来。结果,孩子都生出来了,他还没有到。这么多年来,我们相处最长的时间是我在杭州休产假的那半年。”
儿子后来一直留在黄岩,由妻子和她的老师夫妇照顾。温浩杰到温岭日报工作后,妻子觉得,这下近多了,他总能常回家看看了吧。结果,温浩杰似乎比在杭州还要忙,平均两个星期才能回一趟家过周末,有时候只呆一晚上就又匆匆走了。
“这么多年,由于他不常回家,儿子的性格中明显有父亲角色的缺失,比较娇气,比较胆小。温浩杰回到家,我总是催他带儿子多到户外活动一下。但是等我忙完家务回头一看,他坐在电脑前处理工作,儿子坐在电视前看动画片。我们为此吵过好几次。他总说,报社很多工作实在放不下。”范棕莲说。
温浩杰曾答应过儿子,在儿子上小学前,要带他到孔庙和泰山去看看。今年暑假开始后,范棕莲就催他兑现诺言,但温浩杰却说,报社事情太多了,再等等吧。一拖就拖到8月上旬。范棕莲说:“8月9日,他请了一天假,加上双休日,终于带儿子和公婆去了山东。我有事没去。8月11日下午,我接到他的电话,说是已把公婆送到杭州,现在上了动车,把儿子送来黄岩住几天。动车下午6点半到,他随后又要坐7点20分的动车赶回温岭,来不及回家了,让我务必准时赶到火车站接儿子。我赶紧买了小笼包和一碗汤带到火车站。我们一家三口就蹲在火车站进站口旁的通道上,匆匆吃了晚饭。人家还以为我们是来台州打工的呢。”
在温浩杰的抽屉里,留着100多张来往杭州、温岭、黄岩的火车票。温浩杰说,这是到温岭工作以来因私事回家买的车票,没有报销。这些车票,无声地见证了他两年多来对父母、对妻儿的牵挂和无奈。
虽然有很多委屈和抱怨,但是,身为台州黄岩区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的范棕莲事业心也很强,从心底深处,她深深地理解并支持丈夫的工作。“我知道,他太热爱新闻工作了。我们谈恋爱的时候,有次我到葡萄牙演出,他别的都不要,只要求我给他多带点当地的报纸。他在县市报指导改版期间,每次有新改的版面,他都会拿回来给我看。温岭日报每当有好的策划、好的版式,他每次回家都会带来报纸,让我提提意见。”
对于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温浩杰愈加感到内疚:“一边是杭州的父母,一边是黄岩的妻儿,我都很少有时间照顾他们。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子,更不是称职的丈夫和父亲。”
正是由于温浩杰和所有温岭日报编委会成员的不懈努力,两年多来,温岭日报的办报质量有了很大飞跃,并逐步形成纸媒集群、网媒集群、移动媒体集群、户外媒体集群组成的全媒体矩阵,努力转型升级,向全国一流县市传媒发起冲击。从1995年复刊到2010年的16年间,温岭日报仅获得过两个浙江省新闻奖。而在之后的两年多时间,温岭日报共获得各类奖项70多个,其中浙江新闻奖6个。
温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慷谈到温浩杰时很激动:“温浩杰是一名优秀的新闻从业者,他大胆创新、新闻为民,带头深入一线,努力培养人才,为温岭日报的事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堪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