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内容 中国价值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俄友谊之旅”大型跨境采访报道活动现场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供图
2005年以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加快实现由单一媒体向综合媒体、由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由对外广播向国际传播转变,形成了多媒体融合、全媒体发展的业务格局,搭建了现代综合新型媒体集团的总体框架,成为了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国际传媒。
目前,国际台拥有全球媒体最多的65种语言、当今时代全部的媒体手段、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外分台和站点、200多家海外合作媒体、18家环球网络电话和12家广播孔子课堂,每天播出3000多小时节目、每年收到300多万件受众反馈,吸引了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从元首政要到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综合实力和国际传播能力显著提升。
推进多媒体融合全媒体发展。国际台依托国际在线迅速拓展语种规模,全面建设多语种网站、网络电台、网络电视台、手机广播电视,组建运行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成功收购“中华网”,初步打造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手段集成、优势互补、形态融合的新型媒体,形成了视听互动、资源共享、语种集合的国际传播特色。此外,国际台还建成了国内首个多媒体多语种媒资共享和节目制播平台,建立整合和联通多语种、多媒体、多平台、多终端传播资源的大技术系统,实现音频、视频、在线、平面媒体、文稿、新媒体等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
依靠公司化运作加快“走出去”。国际台通过公司化运作,与海外合作伙伴在对象国合作成立投资公司,通过公司租用或购买当地媒体资源,克服了在对象国遇到的政策和法律障碍。2007年以来,国际台依托旗下国广世纪及其控股公司,加强与国外媒体战略合作,分别在欧洲、澳洲、北美、非洲成立了5家控股公司,开办了92家海外整频率电台,成功解决了“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渠道、资质、人员、设备和对象国政策壁垒等问题。
实现海外传播主阵地前移。作为中央主流外宣媒体,国际台始终坚持“主战场在海外”的发展思路。国际台开办的92家海外整频率电台,覆盖世界五大洲 50多个国家近2亿人口,与8家海外地区总站、32家海外记者站、23家境外节目制作室、12家广播孔子课堂、4112家听众俱乐部一起,清晰勾勒出国际传播的全球坐标。在老挝、泰国、柬埔寨、肯尼亚等许多国家,国际台海外媒体已成为当地主流媒体,其影响高端受众、主流媒体、国际事件走向的能力增强。此外,国际台还联合地方媒体开创了边境外宣新模式,“北部湾之声”得到了听众的充分肯定。
发展媒体产业,贯通两个机制。近年来,国际台着力突破机制约束、资源匮乏的传播局限,贯通事业和产业两个机制,组建国广系公司集群,以媒体经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建设现代、综合、新型国际传媒集团为总体思路,以无形资源为基本资源,以品牌授权、股份合作、资本运作为主要方式,初步搭建了战略科学、架构合理、体系完善、运行规范的产业平台,为传统机制下的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海外媒体和新型媒体建设打开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传播优秀文化,提升软实力。文化的国际传播是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传播。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通过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逐步影响对象国受众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增加其对中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理解和认同。影视剧作品以其完整的故事性,在潜移默化过程中传递着各国的文化价值观念。2013年3月25日,正在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主席,在达累斯萨拉姆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的演讲中,提到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使坦桑尼亚观众了解到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斯瓦希里语版《媳妇的美好时代》,就是由国际台翻译、配音、录制,并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播出的我国优秀电视剧。2013年,国际台使用英语、法语、斯瓦希里语、豪萨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缅甸语等多个语种,译制了《灰太狼的幸福生活》、《北京爱情故事》等80余部优秀国产影视剧,将陆续登陆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中国影视剧又将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热潮。
大型自主策划活动务求实效。国际台组织实施的大型自主策划活动广受境内外受众关注,取得了显著传播实效。2013年3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致辞中说:“我记得,中方去年拍摄了《你好,俄罗斯》百集电视专题片,展现出俄罗斯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各民族的多彩风情。”习主席提到的《你好,俄罗斯》,是国际台在2012年策划并承办的大型多媒体文化项目,被认为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新时期的全新表达”,对中俄民间交往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此外,国际台越南语“同唱友谊歌”活动在中越两国、特别是越南的影响力和范围越来越大,活动品牌形象在越南民众心中逐渐成型。
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对外宣传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际台结合自身实际,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升对外宣传报道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创新国际传播理念。中国国际传播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中国内容、中国表达”、“中国内容、国际表达”两个阶段。当前,我们应当努力创新国际传播理念,实现“全球内容,中国价值”的国际传播。中国国际传播应当通过对全球和地区事务的报道传递中国价值,更好地让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传播理念既体现中国立场,又体现世界眼光和人类胸怀;表达方式强调话语权设置与角度选择,将中国立场寓于客观报道之中,润物无声地传递中国价值,实现中国影响。
二是创新国际传播手段。宣传是一门艺术,必须讲究策略,注重技巧,国际传播更应如此。要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善于运用各种规则,增强国际传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坚持综合传播。创造规模化效应,使媒体综合实力更强;实现协同化效应,使传播影响力更大;追求生产要素多次使用,使成本更低。加大到对象国家和地区办报、办台、办网、办刊力度,努力实现信息产品本土化、销售渠道本土化、人员聘用本土化、管理运营本土化,借本土人才之口传递中国声音。坚持品牌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关键,是要打造有影响力的国际传播媒体品牌。要努力改变目前中国媒体的标签化、机构化色彩,精心打造国际化的媒体品牌。
三是创新国际传播模式。媒体运作模式创新是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国际传播中,由于受到不同国家社会制度、法律法规和文化环境等限制,中国媒体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更要强调模式创新。采取商业模式,依托市场力量和商业化策略,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扩大媒体社会效益的同时,提升媒体商业价值。采取公司模式,建立起“政府投入、以公司名义运作”机制。采取股权模式,通过股权模式实施媒体收购,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资源快速聚合, 实现传媒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规模化经营。